官亭北接帝王州,使者传宣出凤楼。
两度丹山三度节,老臣何以报宸旒。
诗句释义:
官亭北接帝王州,使者传宣出凤楼。两度丹山三度节,老臣何以报宸旒。
- 诗的原文与赏析
- 诗词原文:《金莲使节·官亭北接帝王州》——刘节
- 诗意解读:诗人通过“官亭北接帝王州”表达了官亭地理位置的重要,紧邻皇帝居住之地的意象。紧接着“使者传宣出凤楼”,则描绘了使者传达圣旨的场景,象征着朝廷的权威和命令的重要性。
- 关键词注释:帝王州——指代皇宫所在地;凤楼——古代皇帝居住的宫殿;使者传宣——表示诏书或命令的传达过程。
- 译文与赏析
- 译文:在官亭的北方是皇室的州郡,而使者则从那里传来了皇上的命令。我已经经历了两次丹山之游,也经历了三次重要的节日,作为一位老臣,我该如何表达我对皇上的忠诚呢?
- 赏析:此诗通过对“官亭”、“帝王州”、“使者传宣出凤楼”等关键词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庄重和敬畏的氛围。诗人通过“两度丹山三度节”的表述,强调了自己对朝廷忠贞不渝的态度和经历的岁月沧桑,反映了古代君臣之间的忠诚和责任。
- 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
- 历史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和官场文化。在封建社会中,官员与帝王之间有着严格的上下级关系,诗歌中的表达反映了这种权力结构下臣子对皇权的尊重和忠诚。
- 文化意义:诗中通过具体的景象(如“两度丹山三度节”)来表达个人对于政治生涯的感悟和经历,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大义的深刻理解。这种表达方式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描写官场生活和政治情感的作品中。
《金莲使节》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幅描绘明代官场生活的长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的才华和对国家的深情,还可以了解到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