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以犹名石,鸿庞直到今。
泉流穿密窍,云出度轻阴。
川水漪漪下,春波泯泯深。
朝宗东万里,天激远臣心。

注释:

犹石通川:犹,如同;石,石头。通川,即通达的河流。犹石通川意指石头像通达的河流一样。

谁以犹名石:谁,哪一个;以,因为;犹,如同。意思是说石头就像人一样有名字。

鸿庞直到今:鸿,大雁;庞,大猪。意思是说大雁和大猪一直延续到今天。

泉流穿密窍:泉,泉水;穿,穿过。密窍,即密道。意思是说泉水穿过了密道。

云出度轻阴:云,云彩;度,通过。轻阴,即薄雾。意思是说云彩通过薄雾。

川水漪漪下:川,河流;漪,水波荡漾的样子。意思是说河里的水波在缓缓地流动。

春波泯泯深:春波,春天的水波。泯泯,深深的。意思是说春天的水波深深。

朝宗东万里:朝宗,朝拜水源。东万里,即东方的万里之遥。意思是说朝拜水源的方向是东方的万里之路。

天激远臣心:天,天空;激,激励;远臣,远方的臣子。意思是说天空激励着远方的臣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石头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的第一句“犹石通川”,诗人用石头比喻人,表达了人的坚韧不拔和勇往直前的精神。石头虽然坚硬无比,但却能够穿越崎岖的山路,直达目的地。这与人们在生活中面对困难时所表现出的坚韧和毅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谁以犹名石”,诗人进一步阐述了石头的特性。石头之所以被称为石头,是因为它的坚固、稳定和恒久不变。这就像是人们对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的赞美。

接下来的每一句都以不同的景物来描绘石头的特性。第三句“鸿庞直到今”,诗人用大雁和大猪来象征石头的坚韧不拔。这两种动物都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耐力,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这正好体现了石头的坚固特性。

第四句“泉流穿密窍”,诗人以泉水的流动来描绘石头的特性。泉水从岩石中穿透而出,象征着石头的内在力量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第五句“云出度轻阴”,诗人以云彩的出现和消散来描绘石头的特性。云彩在石头上留下的痕迹,就像是时间的印记,见证了石头的存在和历史。

第六句“川水漪漪下”,诗人以河流的流动来描绘石头的特性。河流在石头上留下的痕迹,就像是大自然的痕迹,展现了石头的存在和美丽。

第七句“春波泯泯深”,诗人以春天的水波来描绘石头的特性。春天的水波在石头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就像是时间的痕迹,见证了石头的历史和变迁。

最后的一句“朝宗东万里”,诗人用朝拜者的角度来描述石头的坚韧不拔。这种坚韧精神可以激励人们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不畏艰难险阻。

整首诗通过对石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的赞美。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让人们更加珍惜和感恩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