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从子佩入成均,戟门翼室观嶙峋。
朴然古貌列两壁,云是石鼓王者迹。
古画诘曲几千秋,苔藓为衣云物帻。
鸟剥虫雕迹未湮,古今读之人太息。
周道仳离我心伤,宣王烈烈恢皇纲。
吉日车攻修训典,纵横輘轹岐之阳。
笼山络野布罘网,风毛雨血神飞扬。
九夏驺虞奏六成,匠石作歌史作铭。
桓桓武武势维竞,君子有闻征无声。
石气絪缊含太始,鸾翔凤舞翩斯起。
剜苔剥藓见前朝,中兴此迹自明主。
大吕元英岂足多,周彝商鼎差堪拟。
祇今天子重大阅,石鼓石鼓宁磨灭。

【注释】

朝从子佩入成均:指唐玄宗开元初年,李林甫之子李适之任太常丞时,在长安太学中观石鼓。戟门翼室:戟为门卫之用,故有翼室。戟门:指戟门内,是太学大门的左右两厢。嶙峋:形容山石高峻挺拔。朴然古貌:指石鼓上刻画的内容古朴、浑厚。列两壁:刻于石鼓两侧。王者迹:指古代圣王的事迹。诘曲:曲折。几秋:几年了。云物帻:以云物装饰而成的冠饰。鸟剥虫雕:形容石鼓上的纹饰雕刻精细,像鸟啄虫爬的样子。未湮:未被埋没。读之:指阅读它。周道仳离:《诗经.大雅.桑柔》:“民靡有黎,具祸聚止。”朱熹集传:“仳离,分散也。”我心伤:指我对国事忧心如焚,心情沉重。宣王:指周宣王。烈烈:威武的样子。恢皇纲:恢复帝王的纲纪。吉日车攻修训典:指开元初年,唐玄宗亲自主持编撰的《开成石经》。纵横輘轹:指石鼓上的文字笔画纵横交错,笔力雄健。岐之阳:岐山之南。笼山络野:形容山峦重叠、密布。罘网:指用网捕鸟兽。风毛雨血:形容战斗激烈。神飞:气势磅礴的样子。九夏:指夏天。驺虞: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六韬》说:“驺虞不折首,鸾凤不垂翅,虎豹不动。”奏乐六成:《周礼.春官宗伯》:“以乐舞降神而作六成。”匠石作歌:传说春秋时期晋国工匠石父曾为孔子制石磬,因石磬音节繁复,孔子请他为之歌。史作铭:相传孔子曾命鲁国的史官记录他的言行作为“箴”。桓桓:威武的样子。武武:威猛的样子。势维竞:威势并举竞争。君子:指贤德之人。征无声:贤者隐居不仕,因此没有声音。石气絪缊含太始,鸾翔凤舞翩斯起:指石鼓上刻有上古篆文,其字结体圆润,笔画盘曲如龙蛇飞舞,气势生动。剜苔剥藓见前朝,中兴此迹自明主:指石鼓上有唐玄宗开元三年刻制的铭文,文中歌颂周宣王中兴的业绩。大吕元英岂足多,周彝商鼎差堪拟:比喻《开成石经》的功德超过了周代的礼乐制度,商代的鼎器也不及它。祇天:指天子。今天子重览:即今天皇帝亲自查阅这部石经。石鼓石鼓宁磨灭:意思是石鼓永远不会被磨灭。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对石鼓的吟咏寄托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全诗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先写观看石鼓的情景,然后描写石鼓的形状及其上面的文字,接着描写石鼓上的文字的历史价值;第二部分主要写诗人对石鼓的看法和感受;第三部分主要写诗人的政治思想。

诗的前半部分先写观看石鼓的情景。”朝从子佩入成均,戟门翼室观嶙峋。”开头两句交代了诗人观看石鼓的时间、地点和环境,为后文的描写作铺垫。戟门翼室:戟是一种兵器,用以守卫门户,故有翼室之意。戟门内为成均,即太学,是当时最高学府,也是国家培养人才的地方。嶙峋:形容山石高峻挺拔。这里指石鼓形状奇特,高峻挺拔。朴然古貌:指石鼓上刻画的内容古朴、浑厚。列两壁:刻于石鼓两侧。王者迹:指古代圣王的事迹。诘曲几千秋:形容石鼓上刻画的内容曲折复杂,历经千年依然清晰可见。苔藓为衣云物帻:指石鼓上的花纹装饰精美,上面还生长着苔藓。鸟剥虫雕:形容石鼓上的纹饰雕刻精细,像鸟啄虫爬的样子。未被埋没:未被埋没。读之”指阅读它。周道仳离:《诗经·大雅·桑柔》:“民靡有黎,具祸聚止。”朱熹集传:“仳离,分散也。”我心伤:指我对国事忧心如焚,心情沉重。宣王:指周宣王。烈烈:威武的样子。恢皇纲:恢复帝王的纲纪。吉日车攻修训典:指开元初年,唐玄宗亲自主持编撰的《开成石经》。纵横輘轹:指石鼓上的文字笔画纵横交错,笔力雄健。岐之阳:岐山之南。笼山络野:形容山峦重叠、密布。罘网:用网捕鸟兽。风毛雨血:形容战斗激烈。神飞:气势磅礴的样子。九夏:指夏天。驺虞: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六韬》说:“驺虞不折首,鸾凤不垂翅,虎豹不动。”奏乐六成:《周礼·春官宗伯》:“以乐舞降神而作六成。”匠石作歌:传说春秋时期晋国工匠石父曾为孔子制石磬,因石磬音节繁复,孔子请他为之歌。史作铭:相传孔子曾命鲁国的史官记录他的言行作为“箴”。桓桓:威武的样子。武武:威猛的样子。势维竞:威势并举竞争。君子:指贤德之人。征无声:贤者隐居不仕,因此没有声音。石气絪缊含太始,鸾翔凤舞翩斯起:指石鼓上刻有上古篆文,其字结体圆润,笔画盘曲如龙蛇飞舞,气势生动。剜苔剥藓见前朝,中兴此迹自明主:指石鼓上有唐玄宗开元三年刻制的铭文,文中歌颂周宣王中兴的业绩。大吕元英岂足多,周彝商鼎差堪拟:比喻《开成石经》的功德超过了周代的礼乐制度,商代的鼎器也不及它。祇天:指天子。今天子重览:即今天皇帝亲自查阅这部石经。石鼓石鼓宁磨灭:意思是石鼓永远不会被磨灭。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以及他追求的理想境界。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形象生动鲜明、意境深远广阔,体现了唐代诗歌的优良传统和独特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