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落江空天气清,西风萧飒雁南征。
浮云暗逐年华变,歧路虚怜短鬓生。
千里关河悬客梦,万家砧杵动秋声。
崇兰芳芷依然在,何处江潭吊屈平。
【注释】
木落江空:树木凋零,秋天的江面清空。秋兴:即秋思。西风萧飒:秋风声凄厉。雁南征:指大雁向南方迁徙。浮云暗:指浮云遮天蔽日。年华变:指时光易逝。歧路:岔路口。怜:爱。砧杵(zhēn zhù):捣衣石,泛指妇女捣衣的器具。崇兰芳芷:指芳香的香草。屈平: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字。江潭:水边。吊:凭吊,凭吊屈原。
【赏析】
此诗首联写景,颔联抒情,颈联写思乡之情,尾联抒发怀古之情。全诗以“秋”为题,以“悲秋”为主旨来表达作者深沉的忧国伤时之感、壮志难酬之慨,是一首情调哀婉、风格沉郁的名篇。
起笔两句写景。“木落江空天气清”,“木落”,指秋季到来,树叶凋落。“江空”,即江水澄澈透明。这两句写诗人在清秋时节来到江边,眼前所见是一片空旷的江面和澄澈的秋水,给人一种清静的感觉。“气清”二字点明时间与季节,渲染了秋天特有的气氛。“西风萧飒雁南征”,紧承前句,描写诗人所见的景色。“萧飒”形容风声凄厉,“南征”,即大雁向南飞去。这两句写诗人目之所及,耳之所闻,都是秋天的典型景物,表现出深秋时节萧瑟凄寒的气氛。
三、四两句写诗人所感。“浮云暗逐年华变”,是说飘动不定的浮云遮住了太阳,遮蔽了天空,使人们无法看到岁月的流逝。“年华变”,指时光流逝。“岐路虚怜短鬓生”,是说诗人站在岔路口上,看着自己已白的头发,不禁感叹时光的无情。“歧路”,指岔路口。“怜”,爱,怜惜。“虚”,虚度、徒然。这三句写诗人面对秋天的景色而产生的感慨,表现了他内心的愁苦。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也是诗人感情的集中体现,通过描写眼前的景色,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
五、六两句写诗人的思乡之情。“千里关河悬客梦,万家砧杵动秋声。”这两句的意思是,隔着千山万水的阻隔,我的故乡仿佛在远方悬挂着;而那千家万户的捣衣声也似乎在奏响着秋天的乐曲。“关河”,指关口和河流。“砧杵”,泛指妇女捣衣的器具。“动”,指发出声响。这两句写诗人听到家乡的捣衣声,想到自己远离家乡在外漂泊,不禁想起了远在家乡的父母和亲人,内心充满了思念和牵挂。这两句是全诗的重点所在,也是诗人感情的高潮部分,通过对家乡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七、八两句写诗人的怀古之情。“崇兰芳芷依然在,何处江潭吊屈平。”这两句的意思是,虽然时光已经过去很久,但是那些曾经被贬谪到江潭的屈原一样,他的精神和品质依然存在。“崇兰芳芷”,指芳香的香草。“崇”,指高耸的样子。“江潭”,指江边的水潭。“吊屈平”,即凭吊屈原。这两句写诗人看到那些曾经受到过迫害的人仍然在世,不禁想起了屈原这位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屈原是一位爱国志士,他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始终坚守信念,忠诚于祖国和人民。这两句是全诗的结尾部分,也是诗人感情的升华。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
整首诗以“秋”为题,以“悲秋”为主旨来表达作者深沉的忧国伤时之感、壮志难酬之慨,是一首情调哀婉、风格沉郁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