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柱千寻直,孤根万丈深。
云间盘翠髻,天外堕瑶簪。
东下潮声断,西来水势临。
古祠诗满壁,过者若为吟。
注释:
一柱千寻直,孤根万丈深。
- 这两句形容小孤山的山体高大挺拔,如同一根直插云霄的柱子。“一柱千寻直”形容其高耸入云,而“孤根万丈深”则描绘其根部深入地下,稳固而深远。
云间盘翠髻,天外堕瑶簪。
- 这两句以云和天为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小孤山周围的景色。”云间盘翠髻”意指云雾缭绕如同女子的发髻般美丽,而”天外堕瑶簪”则形容山巅之上宛如仙女的玉簪坠落。这些描述既展现了山峰与天空的辽阔,又赋予了自然景物以生动的形象。
东下潮声断,西来水势临。
- 这两句描述了小孤山周边水域的动态景象。”东下潮声断”描绘了潮水的东流声逐渐消失,而”西来水势临”则表现了西来的江水汹涌而来,形成了壮观的水势。这里的”潮声”与”水势”分别指代潮涨与水流,共同勾画出一幅动静结合、波澜壮阔的画面。
古祠诗满壁,过者若为吟。
- 最后两句则是对小孤山周边古迹的描述。”古祠诗满壁”意味着在这座古老的祠堂内壁上刻满了诗篇,反映出古人对这片土地的敬仰和怀念。而”过者若为吟”则表达了游客们在这里驻足欣赏时,或许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这些诗句,以此表达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历史的尊重。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小孤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诗人通过对小孤山的高耸入云、根基深厚、云雾缭绕、水势磅礴以及古祠诗墙等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小孤山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同时,诗中还融入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历史文化的珍视之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和哲理,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