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叠晴峦好掩扉,泉声处处抱斜晖。
高窗树影澄江小,远岫人踪雪寺微。
溪净饮猿连臂下,松声巢鹤掠衣飞。
荒凉石径空延伫,逋客而今尚未归。

【解析】

此诗首联写景,次联写人,颔联写寺,颈联写景,尾联抒情,全篇以“归”字贯穿,表达自己欲归而不得的苦闷。

【答案】

译文:

层层叠叠的山峦好是掩住了庐山的门扉,山泉在各处回响伴随着斜晖。

高窗外树影在澄澈江水映衬下显得更加明亮,远处山峰上雪后寺庙的轮廓依稀可见。

清澈溪水中猿猴饮食时连臂相携嬉戏,松树林中巢居的鹤儿掠过松枝飞向高空。

荒凉冷落石径我空自长久地伫立徘徊,如今的隐士已不在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庐山时所作。庐山为五岳之一,自古以来便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诗人在庐山游览时,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咏叹庐山的名作。

首句“九叠晴峦好掩扉”,是说自己登上九叠云霞般重叠的庐山,正好可以遮蔽门户。这一句看似平常,其实却饱含着诗人的主观感受。他之所以要登庐山,就是为了寻找一个能够遮避风雨、静心休憩的好去处,如今他真的找到了这样一个地方,心中自然是欣喜若狂的。

第二句“泉声处处抱斜晖”,是说庐山处处都有泉水的声音,而且这些声音随着斜照的余晖四处飘荡。这句中的“抱”字用得极为传神,它不仅写出了泉水与余晖相互依存的景象,而且写出了泉水随余晖起伏流淌的状态。

第三联“高窗树影澄江小,远岫人踪雪寺微。”则是诗人登庐山所见之景的描述。这里,诗人把目光从庐山本身转向了周围的自然景观,并把它们联系起来加以描绘。诗人通过“高窗”、“澄江”、“远岫”、“雪寺”等意象,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庐山周边的自然风光图:高高的窗户里,倒映着江水的清晰影子;清澈的江水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晶莹;远处的山峰上积雪融化后留下的残痕隐约可见;雪后的寺庙显得格外渺小。这些景物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宁静的画面,给人一种幽雅恬静的感觉。

第四联“溪净饮猿连臂下,松声巢鹤掠衣飞。”则进一步将诗人的目光从庐山本身转向了庐山周围的自然景观。诗人看到清澈的溪水中猿猴在欢快地嬉戏,它们相互搀扶,好像在比赛谁游得更快;松树上栖息着一只只喜鹊,它们在树枝间来回飞翔,好像是在欣赏着这美好的景色。这些景象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人感到愉悦和满足。

第五联“荒凉石径空延伫,逋客而今尚未归”,则是诗人对庐山周围环境的描绘。诗人发现这里的环境虽然荒凉,但仍然值得留恋和回忆。然而,诗人自己作为一位漂泊在外的游子,却始终未能回到这个曾经让他流连忘返的地方。这一情感也深深地感染了读者。

整首诗通过对庐山美景的描绘和对自身处境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喜爱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它也展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庐山之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