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街寡妇泪涟涟,自言夫死未期年。
昼勤织纺为衣食,夜抚孤儿不遑眠。
孤儿幸能学步履,我夫有以继其先。
成立时遇清明节,今将麦饭洒埏前。
妾身百年归于室,地下逢夫无愧颜。
奈何我生日茕茕,靡依靡怙叹伶仃。
旻天不吊此穷苦,疾威频将下土倾。
往年麦豆皆枯槁,晚禾遭霜又未成。
今春父子不相顾,骨肉分离向远行。
眼见旧时多富姿,而今转作沟中泥。
母子困阨何所赖,泣抱孤儿走京师。
谁知京师亦萧条,哀哉艰难无处号。
街头死者无人掩,多是流民向此逃。
母寒儿饥日叫哭,无力走去但匍匐。
眼中流泪口中干,只得将儿入市鬻。
市上纷纷草标待,卖者空多买者稀。
直到日夕才定约,破钱百文救我饥。
思量此钱买黍饭,是食吾儿肤与肌。
抆泪收钱敝裳湿,如割心肺痛难支。

诗句解读

  1. 燕街寡妇泪涟涟,自言夫死未期年:描述了一个在燕街生活,名叫“寡妇”的妇女。她因为丈夫早逝而感到悲伤和无助,流泪不止,并说自己还没来得及过上几年安稳日子。
  2. 昼勤织纺为衣食,夜抚孤儿不遑眠:描述了寡妇白天忙于织布、纺线以维持生计,夜晚则照顾孩子,无暇休息。
  3. 孤儿幸能学步履,我夫有以继其先:表达了尽管自己丈夫已经去世,但孩子的学习脚步并未停止,希望孩子能延续父志。
  4. 成立时遇清明节,今将麦饭洒埏前:提到孩子在清明节这一天成立(可能是正式成为某个组织的一员),现在要为他准备食物以示悼念。
  5. 妾身百年归于室,地下逢夫无愧颜:表达了虽然自己即将离世,但死后仍希望在地下见到自己的丈夫,不会感到羞耻。
  6. 奈何我生日茕茕,靡依靡怙叹伶仃:感叹自己孤独一人生活,没有亲人依靠,感到非常痛苦和无助。
  7. 旻天不吊此穷苦,疾威频将下土倾:表达了上天也不怜悯这些受苦的人,疾病和灾害接连不断地降临在他们头上。
  8. 往年麦豆皆枯槁,晚禾遭霜又未成:描述了过去的小麦和豆类都因干旱而枯萎,晚稻也因为霜冻而未能成熟。
  9. 今春父子不相顾,骨肉分离向远行:提到了今年春天由于连年战乱,父亲和孩子被迫分开,各自为了生存而奔波。
  10. 眼见旧时多富姿,而今转作沟中泥:表达了对过去富裕生活的回忆,但现在却沦为了沟渠中的污泥。
  11. 母子困阨何所赖,泣抱孤儿走京师:表达了母子俩在困境中无法找到依靠,只能带着孩子前往京师求生。
  12. 谁知京师亦萧条,哀哉艰难无处号:表达了对京师(可能是指京城)现状的失望,以及在这种艰难情况下无处可去的悲哀。
  13. 街头死者无人掩,多是流民向此逃:描述了街头的尸体无人收敛,大多是因为战乱而逃难的人们。
  14. 母寒儿饥日叫哭,无力走去但匍匐:描绘了母亲因为寒冷而生病,孩子因为饥饿而哭泣,他们只能无力地向前爬行。
  15. 眼中流泪口中干,只得将儿入市鬻:表达了他们眼中含泪,口干舌燥,只能把孩子卖到市场上换取一些粮食。
  16. 市上纷纷草标待,卖者空多买者稀:描述了市场上人们忙碌地挂着草标的等待出售,但购买者却寥寥无几。
  17. 直到日夕才定约,破钱百文救我饥:表达了经过长时间的等待,终于在傍晚时分与买家达成了交易,用一百文钱换来了食物来拯救他们的饥饿。
  18. 思量此钱买黍饭,是食吾儿肤与肌:表示通过这笔交易,他们能够买到足够的食物来喂养孩子,这是一种对孩子未来成长的投资。
  19. 抆泪收钱敝裳湿,如割心肺痛难支:表达了为了筹集资金,不得不擦干泪水并卖掉自己的衣物,这种痛苦的滋味难以忍受。

译文

燕街的寡妇泪眼涟涟,述说着夫君尚未归期的哀愁。日夜操劳织纺以求糊口,夜半犹须抚育儿子不能眠。

夫君已逝,孤儿仍学步,寡妇心中不忍,盼他继承前夫遗志。然而清明时节,麦饭洒祭,生死两隔情何以堪?

家中母子陷困境,四处漂泊赴远方。昔日富丽转眼成尘土,母子相依更显凄凉。

京城里也是一片萧条,百姓疾苦无处诉冤。曾经路边无人掩埋的尸体,多是因为战乱逃亡至此。

母女饥寒交迫,哭声震天;力尽而行,匍匐前行。眼中泪水滴落口中干涸,只能抱着孩子去市场卖身。

市场喧嚣人声鼎沸,买家寥寥无几。直到黄昏时分才定下交易,以百文钱购得食物解饿。

这顿饭钱足以买黍米饭食,足以哺育儿子的肌肤与血肉。泪痕斑斑衣裳濡湿,割裂心肝疼痛难当。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一位寡妇的生活经历,深刻地描绘了战争、贫困和家庭悲剧给普通百姓带来的苦难。诗中充满了对失去亲人的哀伤、对生活艰辛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期待。通过生动的细节和强烈的对比,诗人展现了一幅乱世中普通人生活的残酷现实。同时,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那个时代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