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径路微,林深茅屋小。
读易者何人,焚香坐清晓。

山高径路微,林深茅屋小。

读易者何人,焚香坐清晓。

解析:

  1. 诗句“山高径路微”描绘了一幅高山峻岭、道路蜿蜒曲折的图景,形象地表现出山路的艰难与崎岖。同时,“林深茅屋小”则展现了茂密山林中简陋的茅草房舍,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幽静与偏僻。
  2. “读易者何人”一句,诗人通过疑问的表达方式,引发读者的思考。易,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周易》,一部古老的经典著作,其内容深邃广博。因此,这里的“读易者”可以理解为那些对《周易》有深刻理解或研究的人。他们可能是隐士、道士、学者等,他们通过研读《周易》来领悟宇宙间的道理和自然的规律。
  3. “焚香坐清晓”一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场景。清晨时分,人们焚香以示虔诚,坐在清冷的晨风中思考或修行。这样的场景往往象征着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度探索。
  4. “用千方万便,惟把修行,一一开露。”这一句是全诗的核心思想体现。诗人以“千方万便”形容修行的方法多样且复杂,而“惟把修行”则是说只有通过不断的修行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和领悟。而“一一开露”则意味着将这些修行的智慧和道理逐一展现给读者,让他们也能通过阅读这首诗获得启示和智慧。
  5. “至”字在此句中起到一个过渡的作用,将前文的论述自然地引出下一句,使得诗歌的结构和意境更加完整。
  6. “山高径路微,林深茅屋小”两句通过对山高径路微、林深茅屋小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幽静、偏远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7. “读易者何人”一句引发了人们的深思。易,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周易》。这部古老的经典著作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和智慧,需要人们用心去领悟和体会。而“何人”一词则引导我们思考这些读易者的身份和背景,他们可能是隐居山林的高士、追求真理的哲学家、热爱文学的文人等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的提升。
  8. “焚香坐清晓”一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清晨时分,人们焚香以示虔诚,坐在清冷的晨风中思考或修行。这样的场景往往象征着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度探索。
  9. “用千方万便,惟把修行,一一开露。”这一句是全诗的核心思想体现。诗人以“千方万便”形容修行的方法多样且复杂,而“惟把修行”则是说只有通过不断的修行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和领悟。而“一一开露”则意味着将这些修行的智慧和道理逐一展现给读者,让他们也能通过阅读这首诗获得启示和智慧。
  10. “至”字在此句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前文对修行方法的讨论,又为后文的深入阐述做好了铺垫。

注释:

  • 山高径路微:形容山路弯曲狭窄,难以通行。
  • 林深茅屋小:形容山林深处的小茅屋,给人一种幽静之感。
  • 读易者:指那些研习《周易》并有所领悟的人。
  • 焚香坐清晓:指在清晨时分焚香静坐,进行冥想或修行。清晓即清晨,表示时间的早晚。
  • 千方万便:泛指修行方法多种多样。
  • 惟把修行:强调只有修行才能达到理解的境界。
  • 一一开露:将修行的智慧和道理逐一展现出来,让更多的人受益。
  • 至:在这里起到一个过渡的作用,使前后文紧密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山川景色和人物活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修行境界的追求。诗中的“山高径路微”、“林深茅屋小”等词句,不仅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画卷,还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归隐山林的情怀。特别是“读易者何人”一句,更是引发了读者对于隐士、道教徒等追求心灵净土的人物形象的思考。此外,诗人通过对修行者焚香静坐、潜心修炼的描述,展现了他们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度探索。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