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代规模万世雄,备边唐宋岂能同。
因河践华窥雄略,扫穴犁庭上首功。
虎旅谁言今独少,狼烟吾怪近犹红。
延绥此去烦经略,会见天山早挂弓。
【注释】
送陈都宪本仁巡抚延绥:这是一首送别诗。陈本仁,字元弼,号本仁,江西丰城人,天启进士,曾任御史、南京刑部郎官等职。延绥,即今天的宁夏省。这首诗是作者为送别陈本仁到宁夏省任职而写的。
圣代规模万世雄,备边唐宋岂能同:意思是说,在当今盛世,我们的国家具有了万古流芳的伟大业绩和宏伟气魄(规模),我们国家的边防措施与唐朝和宋朝相比,难道可以一样吗?
因河践华窥雄略,扫穴犁庭上首功:意思是说,沿着黄河,踏着中原的土地,我看到了你的雄略(指陈本仁的雄才大略),你在扫穴犁庭(平定叛乱)上的功劳是第一的。
虎旅谁言今独少,狼烟吾怪近犹红:意思是说,你的军队虽然现在不多,但谁说不是一支强大的力量呢(“虎旅”指军队);近来的战争虽然还没有完全熄灭,但是人们却认为烽火连天(“狼烟”)的景象还是红色的,也就是说战争尚未结束。
延绥此去烦经略,会见天山早挂弓:意思是说,你此次前往宁夏省(延绥),需要经过我的故乡(江西丰城),我在那里等候你的到来。
鉴赏:
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共二百二十个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陈本仁的深情厚意,并寄予了深厚的期望。
前两句写诗人送别陈本仁时的情景及感想。“圣代规模万世雄”,这一句是总领下文,诗人把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之情,通过“万世雄”三字表现出来;“备边唐宋岂能同”二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备边”,就是准备抵御敌人的入侵。这里既指历史上的唐朝和宋朝,又兼指南宋和西夏。诗人认为,今天国家的边防措施比之唐、宋时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因为我们今天有更优越的条件和更高的水平。
后两句写诗人送别陈本仁时的情景及感慨。“因河践华窥雄略”,这一句是承接上句,由“备边”二字自然引出“雄略”。诗人称赞陈本仁有如汉将霍去病一样的雄心壮志,他能够像霍去病一样,沿着黄河,踏着中原的土地,窥视敌人(指敌军)的雄略,以扫穴犁庭之功立下赫赫战功,使天下为之惊叹。“扫穴犁庭”二句,用兵事来比喻陈本仁的才干和才能。“虎旅谁言今独少”二句,则是说如今的军队虽不多,但并不可怕,因为天下无敌手的人毕竟还是少数。“狼烟吾怪近犹红”,这一句是承接上句,从侧面写战争尚未结束。“狼烟犹红”,既表明战事未停歇,又说明战争仍在进行。
最后两句写诗人送别陈本仁时的情景及感慨。“延绥此去烦经略”,这一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经略”,指治理、筹划之意。这里是指陈本仁此次前往宁夏省任巡抚之事。“会见天山早挂弓”,这一句是收尾的警策之语。“天山”,指阿尔泰山南支,在今新疆北部。这里借指西北地区。这两句的意思是:你这次前往宁夏省,需要经过我的故乡江西丰城,那里是我的故乡,我在那里等候你的到来。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陈本仁到宁夏省任职的赠别之作。全诗感情真挚,语言简练明快,富有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