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牧豕处,寂莫空山里。
日落樵采绝,秋风海涛起。
一朝上赤殿,布衣见天子。
四海识齐人,侧目倾朝是。
坐开平津阁,扑满延多士。
悠悠淮南守,狗马谁相齿。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主要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过着宁静的牧豕生活,后来被朝廷召见,成为天子身边的大臣。全诗通过对这位隐士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朝廷权力斗争的关注。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平生牧豕处,寂莫空山里。
  • 这一句描述了这位隐士一生都在山林之中,过着牧猪的生活。”牧豕”指的是养家畜,而”空山”则形容山中人迹罕至、寂静无声的景象。
  1. 日落樵采绝,秋风海涛起。
  • 这一句描绘了日落时分,樵夫们已经收工回家,只有山中的海涛声在秋风中起伏。这里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稍带凄凉的氛围。
  1. 一朝上赤殿,布衣见天子。
  • “赤殿”通常指帝王居住的宫殿,而”布衣”则是指平民百姓。这一句表达了这位隐士突然有一天被召见,穿上平民的衣服见到了皇帝。
  1. 四海识齐人,侧目倾朝是。
  • “四海”在这里指的是整个天下,”识齐人”指的是认出了这位齐人(即齐国人),”侧目倾朝”则形容他受到了皇帝的重视和关注。
  1. 坐开平津阁,扑满延多士。
  • “平津阁”是古代的一种建筑,”扑满”则是古代的一种储蓄制度。这两句诗描绘了这位隐士被召见后的情景,他坐在平津阁上,受到皇帝的接见。
  1. 悠悠淮南守,狗马谁相齿。
  • “悠悠”在这里意味着悠闲自在,”淮南守”指的是淮南地区的守卫官,”狗马谁相齿”则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不屑一顾,认为那些追逐名利的人与犬马之辈没什么区别。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隐居山林的隐士被召见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朝廷权力斗争的关注。诗中使用了许多自然景象和动物形象来烘托氛围,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诗意和画面感。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隐士与官员的不同生活态度,反映出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