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泉滴沥石嶙峋,松舍清幽竹四邻。
源喷佛崖寒夏日,龙藏仙洞卧朝云。
当帘树影侵禅杖,到榻林声扫俗尘。
赋景赏怀花共笑,更看幽涧跃潜鳞。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诗句解读:
  • “艮岩龙隐”:描述了岩石上的龙形图案,可能是雕刻或绘画艺术。
  • “岩泉滴沥石嶙峋”:描述泉水从岩石上滴落,石头显得参差不齐。
  • “松舍清幽竹四邻”:描绘周围环境是松树林和竹林。
  • “源喷佛崖寒夏日”:暗示着水源来自一个佛崖,在夏季的清凉中涌动。
  • “龙藏仙洞卧朝云”:形象地描绘了一条龙藏在一个仙洞之中,仿佛是在休息。
  • “当帘树影侵禅杖”:形容树荫覆盖在寺庙的禅杖之上。
  • “到榻林声扫俗尘”:意味着林间的风声可以扫除世间的尘埃。
  • “赋景赏怀花共笑”:描述了对美景的欣赏和与花朵一同笑语的场景。
  • “更看幽涧跃潜鳞”:最后观察溪涧里游动的鱼虾等水中生物。
  1. 译文:
    岩壁岩石上龙形图案清晰可辨,
    岩石间泉水潺潺,水珠溅落,石头参差不齐。
    松树环绕四周,竹子郁郁葱葱,
    源头的水从佛崖涌出,夏日炎炎却凉爽宜人。
    龙隐藏在仙洞口,似乎在休息,
    寺庙的树影摇曳,掩映在禅杖之下。
    走到禅房,听那林中的风声轻扫,
    让人忘却尘世的喧嚣,心情宁静如初见莲花时。
    观赏这景色,心中欢喜,与鲜花共笑,
    更期待在溪涧深处发现游动的鱼虾。

赏析:
此诗通过生动的画面,描绘出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诗中不仅描绘了岩石、泉水、松树、竹子等自然元素,还巧妙地运用了“龙”的形象来增加神秘感和诗意。诗人通过对这些元素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美学追求。同时,诗中也蕴含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