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孤城接太清,参差楼阁与云平。
露栖丛桂寒仍发,风动飞泉石自鸣。
异域不妨频中酒,更深何处忽吹笙。
故侯马鬣空秋草,笑指浮云万感轻。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结合语境来分析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来赏析。本题中第一问为全诗的翻译,第二问是诗句赏析;第三问是作者观点的把握。

“一片孤城接太清”,这一句写出了福泉楼的位置。“太清”即太清宫,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这一句写出了福泉楼所在位置的特点——孤。孤,就是孤独,没有邻居的意思。

“参差楼阁与云平”,这一句写福泉楼建筑之高,与天相接。

“露栖丛桂寒仍发,风动飞泉石自鸣”,这两句是描绘福泉楼周围环境。“露栖丛桂”,指秋夜露珠凝结成霜,落在桂花上。“桂”,这里代指桂花。“寒仍发”,指霜气依然存在。“风动飞泉”,指风使泉水流动起来,发出声音。泉水从山上流下来,撞击岩石而发出声音。

“异域不妨频中酒,更深何处忽吹笙”,这两句是说福泉楼上可以饮酒畅饮,不必拘束于礼节。“中酒”,指喝醉。“吹笙”,指吹奏乐器。“更深夜静之时”,人们可以在这里尽情地饮酒唱歌。

“故侯马鬣空秋草,笑指浮云万感轻”,这两句写景抒情,表现了作者对世事的感慨。“故侯”,指旧时的侯官,也就是福泉楼所在地。“马鬣”,指山脊上的草木。“笑指”,形容神态轻松自如。“笑指浮云”,意思是说看着那悠悠白云,心中不由得生出许多感慨:世事变化,人事无常,一切荣辱得失都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

【答案】

译文:

一座孤零零的福泉楼直插云霄,参差错落的楼阁和飘渺的云雾齐平。

露水沾满枝梢的花朵依然盛开,风吹过飞泉,石头也会发出响声。

在这远离家乡的地方,可以常常喝上几杯美酒,深夜里不知何处传来悠扬的笙歌。

曾经显赫一时的侯官如今荒废,只留下一片荒凉的草地,面对这一切我不禁哑然失笑,感叹世间万物皆如浮云般易逝难留。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作于唐僖宗乾符三年(876)秋天。当时诗人在江西洪州一带游山玩水,写下了许多描写自然风光的七绝小诗。这些诗篇多写山水之美,但也有一些描写社会现实之作,其中这首《福泉楼》就是其中之一。诗人借登临福泉楼赏景,抒写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联写福泉楼的地理位置及建筑特点。“一片孤城接太清”,写福泉楼所处的地理位置,孤城即孤立无援之城,突出了福泉楼地理位置的偏僻。“参差楼阁与云平”则写楼阁之高低错落、参差不齐,与云相平,突出了楼阁之高耸入云。

颔联写福泉楼周围环境。“露栖丛桂寒仍发”,“露栖”指露水沾湿了花草树木,“丛桂”则指茂密的桂花树,这句意谓露水已经把桂花沾湿,但桂花仍然散发香气。“寒仍发”指露水尚未完全消失,仍然散发着凉气。“风动飞泉石自鸣”,这句意谓阵阵秋风拂动着流水声,仿佛有石头在不停地敲打。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说:福泉楼周围环境幽雅宁静,景色优美宜人。

颈联写诗人在福泉楼上所见所闻。“异域不妨频中酒,更深何处忽吹笙”。这句意谓在这僻远的边塞之地,不妨频频痛饮美酒,深夜里不知哪里忽然传来悠扬的笙歌。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身处异地,心情旷达豪放之情。尾联写诗人感慨世事无常。“故侯马鬣空秋草,笑指浮云万感轻”,这句意谓昔日繁华的侯官现在已经荒芜了,只有一片衰草而已。面对这一切,不禁令人哑然失笑,感叹万事万物都是过眼烟云,转瞬即逝的。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含蓄蕴藉。诗人通过登福泉楼这一具体事件,抒发了自己对世事沧桑的感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