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山亭下品山人,日日山中不记春。
一自白云邀鹤驾,但从绿野狎鸥邻。
春风秋月苏门啸,翠竹明沙锦里巾。
借问岩峦谁第一,欲分方丈迭为宾。
这首诗是杜甫的《同张大司马至茂屿庄作》,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 「品山亭下品山人,日日山中不记春。」
- 品山亭:一个位于山上的亭子。
- 品山人:在这里可能是指隐居在山中的隐士或道士。
- 日日不记春:意思是每天的生活都像春天一样美好,忘记了春天已经过去了。
- 「一自白云邀鹤驾,但从绿野狎鸥邻。」
- 白云:这里可能是指天空中的白云,也可能指的是某种境界或精神。
- 鹤驾:指乘着仙鹤的马车。
- 绿野:广阔的田野。
- 狎鸥邻:和鸥鸟嬉戏为邻。
- 「春风秋月苏门啸,翠竹明沙锦里巾。」
- 苏门:古代的一种音乐演奏形式,这里可能是指一种自然的音乐或和谐的声音。
- 翠竹:青翠的竹子。
- 明沙:明亮的沙滩。
- 锦里巾:华丽的头巾或头饰。
- 「借问岩峦谁第一,欲分方丈迭为宾。」
- 岩峦:岩石和山峦。
- 第一:最高的、最好的。
- 方丈:古代的一种建筑单位,通常用于描述寺庙或宫殿。
- 迭为宾:轮流作为客人。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对张大司马的赞美之作,通过对品山人的描绘,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句中的”日日山中不记春”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即享受生活的美好,忘却世事的纷扰。而”一自白云邀鹤驾”则描绘了一幅与世隔绝、远离尘嚣的画面。整首诗体现了杜甫对于山水之美的独特见解和对于隐逸生活的深深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