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杜陵叟,乾坤一诗豪。
看山坐芳草,寻春访绯桃。
一尊不自慰,奈此时绎骚。
【注释】
乾坤:天地。诗豪:诗人,指杜甫。绎骚:指《离骚》。
【赏析】
此诗首联写自己游春的兴致,次联以“看山”和“寻春”作结句,表明自己对山水的热爱,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的孤独之情。全诗表现了诗人在春天里游赏大自然,欣赏美景时的愉悦心情,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白头杜陵叟,乾坤一诗豪。
看山坐芳草,寻春访绯桃。
一尊不自慰,奈此时绎骚。
【注释】
乾坤:天地。诗豪:诗人,指杜甫。绎骚:指《离骚》。
【赏析】
此诗首联写自己游春的兴致,次联以“看山”和“寻春”作结句,表明自己对山水的热爱,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的孤独之情。全诗表现了诗人在春天里游赏大自然,欣赏美景时的愉悦心情,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解析: 1. 慧远因陶令:这里提到“慧远”和“陶令”,指的是两位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慧远是东晋时期的高僧,对佛教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而“陶令”则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名士,以清正廉洁著称。此处可能是指慧远因为陶渊明(陶令)的高洁品格而心生敬意。 2. 高名著昔时:这句诗表达了慧远对于陶渊明在古代就已建立的高洁人格的赞誉。"高名"表示极高的声誉,"昔时"表示过去的时代,整体意思是说
注释: 再经庐山东林寺又用始祖御史公韵赋六首 其一 昔年曾过此,犹记暮春时。 骢马重来日,隙驹三载期。 云闲经雨岫,花发向阳枝。 春草撩诗兴,分青入古池。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诗人回忆起过去曾经游览过这个地方,而且还记得那是在暮春时节。这句诗通过"昔年曾过此"和"犹记暮春时"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怀念之情。"犹记"一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全诗如下: ``` 再经庐山东林寺又用始祖御史公韵赋六首 其四 问道浔阳郡,诸生候几时。 未穷残日兴,仍拟复来期。 霁景酣春意,红芳间绿枝。 山中春社过,飞燕乱差池。 注释: 1. 问道浔阳郡:指的是诗人在浔阳郡(今江西九江)向当地的官员或朋友询问问题。浔阳郡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西省境内。 2. 诸生:这里指学生、学子。古代的学子们聚集在一起学习
这首诗是诗人在庐山游览时的所作,其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以下是逐句释义: 青山如有待,不改昔年时。 重到宁非幸,佳游不负期。 乱云生石罅,一鸟啭花枝。 昨夜知经雨,幽庭水满池。 注释: - 青山如有待,不改昔年时:青山仿佛有灵性,它依然保持着往日的风貌,没有改变。 - 重到宁非幸,佳游不负期:再次来到这里,我感到非常幸运,因为我已经实现了我的计划
赏雪尝新酒,空庭夜色明。 偶因公事暇,聊适片时情。 紫塞烽犹警,黄河水未平。 迂疏无寸补,空有二毛生。 注释:在大雪中赏雪品尝新酿的美酒,空庭显得格外明亮。偶然因为公务的闲暇,我姑且借这片刻的闲暇,抒发一下情感。紫塞(指边塞)上的战火仍然在警备,黄河的水还没有完全平静。自己的见识和才能都十分平庸,没有能够对国家做出任何贡献,只有两鬓已经出现了白发。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大雪纷飞之时,饮酒赏雪之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雪夜中,品茗赏雪,畅谈世事,慷慨激昂地吟咏的情景。他看到天下苍生仍受冻馁之苦,心中充满了忧虑和不安。然而他也明白,自己虽身处朝廷,却无法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因此,他的心也充满了悲愤。 首句“赏雪尝新酒”描写了诗人在雪夜里,欣赏着美景的同时,品尝着美酒的惬意。这里的“赏雪”,指的是诗人在雪景中感受到的自然之美,而“尝新酒”则是指他在品尝新酿的美酒时,感受到了生活的甜蜜。
【注释】赏雪:欣赏雪景。尝新酒:品尝新酿的美酒(喻新岁)。霜台:官署中的楼台,因台上积霜而名。散晚衙:散朝后的晚班。杯乾:饮酒尽。风劲:寒风刺骨。回春:使大地回春,即春天来临。讶:惊奇的意思。丰穰:丰收。污邪:指小人。 【赏析】这是一首咏雪的诗,诗人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了初冬赏雪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首联“赏雪尝新酒,霜台散晚衙”,点题
【注释】 徙(zhu移)倚:徘徊。奇胜:美景。乾坤:天地,指宇宙。霁(jì)时:雨后天晴之时。林峦:指山峦树木。含喜色:充满喜悦之情。新梧:刚长成的梧桐树。碧玉:形容颜色碧绿如玉。幽亭:幽静的亭子。事:景物。瞰(kàn看):远望。清池:清澈的水池。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庐山东林寺观赏自然景色时有感而作,抒发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再经庐山东林寺又用始祖御史公韵赋六首其五”
【注释】 赏雪尝新酒,同寅喜盍簪:赏雪时品尝着新酿的酒,与同僚们一同欢饮。盍(hé,合):何;盍簪,指一起饮酒,即“盍饮”之意,古代的一种风俗。 跳珠初淅淅,飞絮渐毵毵(sǎn sǎn):“跳珠”形容雪花纷纷扬扬飘落的样子,“淅淅”“飘飘”都是描写雪花下落的声音和样子。“飞絮”指飘落的柳絮。“毵”是细长下垂的意思。 高论兼今古,清歌杂笑谈:高深的议论涉及古今中外,清越的歌声掺杂着欢乐的笑谈。
【注释】赏雪尝新酒,吟风集故人:赏赏雪花,尝尝新酒,吟吟风声,聚聚旧友。岁穷虽觉凛,道合亦如春:年尾虽然觉得寒冷,然而和志同道合的人相处却如同春天。霜鬓年华迈,云扃归梦频:头发已染上白霜,岁月在流逝,但仍然常常梦见自己回到故乡。明年复今夕,未卜更相亲:明年又是一个夜晚,我们能否再次相聚呢?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大雪纷飞的晚上,和朋友们欢聚一堂,喝酒赋诗,抒发感慨之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注释: 芙蕖新着花,幽赏竟朝夕。 芙蕖是荷花的别称,新花绽放,幽静地观赏它整整一天一夜。 所喜契吾心,宁徒玩其迹。 我很高兴与莲心相契合,但我宁愿欣赏它的真面目而不是只满足于它的表象(即画中的荷花)。 遗说炳丹青,谁能继真识。 遗留下来的关于荷花的传说和记载在画中呈现出来,但谁能继承真知去理解它的内涵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四景山水图”中第二景“濂溪爱莲”的题咏
彭泽赋归来,托身篱菊中。 夷齐迹虽异,商周时则同。 世无汉昭烈,千载空卧龙。 注释:彭泽县的归隐诗人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此处指陶渊明自比为菊花。夷、齐是商朝的伯夷和周朝的孤竹君,两人都因反对商纣王而隐居不仕,后被武王起用。这里用夷、齐的典故来比喻自己与世俗不同,隐居山林。 世无汉昭烈,千载空卧龙。 注释:汉昭烈帝指的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
这首诗的原文是这样的: 清夜入孤山,梅花伴幽悄。兴寄香影中,诗成水月表。 松梢孤鹤鸣,不觉千山晓。 逐句释义如下: 1. 清夜入孤山: 在宁静的夜晚,我独自来到孤山上。这里的“清夜”指的是一个寂静、清冷的夜晚。"孤山"则是指一座独立的山峰,常常被用来象征诗人或文人的个人空间和思考之地。 2. 梅花伴幽悄: 梅花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地清幽而静谧。"幽悄"形容环境寂静而无声
【注释】 谢友人惠锦菊月下白菊二株三首 其一:谢,感谢。惠,赠送。锦菊,指菊花品种名。月下,指月亮照耀的夜晚。白菊二株,指诗人收到的两盆白色菊花。三首:是杜甫对《秋兴八首》的编号。一、二、三,是诗篇的次序,每篇自成一节。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诗中借“锦菊”之赠,抒写自己对友人的感激之情。 首句点明时间,今年全不见黄花,说明已是深秋时节,而此时诗人却独对寒菊空发感叹
《明妃词六首·其三》的原文如下: 长拟承恩老汉宫,谁知骑马出秦中。 只缘命薄应无怨,圣主何须杀画工。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明妃词六首·其三》是明朝黄仲昭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宫女的同情和怜悯,以及对皇帝不公的行为的不满。 “长拟承恩老汉宫”一句,诗人设想自己在宫中受宠的情况,表达出自己渴望得到皇帝宠爱的愿望。然而,“谁知骑马出秦中”又突然转折
幽潭百尺众流钟,下瞰深崖一脉通。 胜槩应从天地辟,人间风景迥难同。 注释:幽静的池塘里百尺高的流水在钟声中流淌,往下俯瞰深邃的山崖一条脉络相通。这里的风景应该和天地一样辽阔,而人间的风景却迥然不同。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鲤湖的游历经历,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首句“幽潭百尺众流钟”,描绘了潭水清澈,百尺高流的壮观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祥和的世界中。第二句“胜槩应从天地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