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山万里来东泻,彭蠡交之惊跃冶。
两山铸就右髓乾,如齿受虫浸豁閜。
洞壑相憀九曲过,夤缘咫尺畏酸踝。
壁立通体玲珑人,一俯仰间百计洒。
蚁王审雨穴为堂,渔客学蛛罾作社。
名园确礐自矜奇,宇内真奇翻类假。
风靡波穿虚受磨,鸿声震彼悠悠者。
不经撞发无故鸣,纵有雷音未及哑。
钝质如吾雕琢难,对此嵌空愧而野。
匡山顽石汝何能,置足高峰但云惹。

石钟山

岷山万里来东泻,彭蠡交之惊跃冶。

两山铸就右髓乾,如齿受虫浸豁閜。

洞壑相憀九曲过,夤缘咫尺畏酸踝。

壁立通体玲珑人,一俯仰间百计洒。

蚁王审雨穴为堂,渔客学蛛罾作社。

名园确礐自矜奇,宇内真奇翻类假。

风靡波穿虚受磨,鸿声震彼悠悠者。

不经撞发无故鸣,纵有雷音未及哑。

钝质如吾雕琢难,对此嵌空愧而野。

匡山顽石汝何能,置足高峰但云惹。

注释:

岷山:指岷山山脉,位于中国四川省西部,是岷江的发源地。

彭蠡交之:指彭蠡泽和洞庭湖交汇的地方,这里泛指湖泊与河流交汇的地方。

右髓乾:指右臂的干肉,比喻坚固的东西。

螠(yǐ):蜘蛛丝,这里指蛛网。

名园确礐:指有名的园林建筑,确礐是古代的一种建筑风格。

宇内真奇:意思是宇宙中的神奇事物。

风靡波穿:形容风吹动湖水波纹的样子。

鸿声:大雁的叫声。

冲荡:冲击、碰撞。

自矜奇:自以为奇特。

匡山:即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著名的道教胜地。

顽石:粗犷、坚硬的石头。

置足:站立或停留的意思。

云惹:云雾缭绕。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叹石钟山的诗,通过对石钟山景色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首句“岷山万里来东泻”,描述了岷山的壮观景象,岷山是岷江的发源地,山势雄伟,水流湍急。

第二句“彭蠡交之惊跃冶”,则描绘了彭蠡泽和洞庭湖交汇处的景象,湖水翻滚,如同受到惊吓的野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接下来三、四句分别从视觉和触觉两个方面来描写石钟山的特点。“两山铸就右髓乾”用“右髓乾”来形容右臂的干肉,比喻坚固的东西;“如齿受虫浸豁閜”则形象地描绘出石钟山被侵蚀后露出的岩石形态,就像牙齿上长满了虫子一样。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和比喻,生动地展现了石钟山的自然风貌和历史变迁。

第五至八句则转向对其他景物的描绘。“洞壑相憀九曲过,夤缘咫尺畏酸踝”形容石钟山周围洞穴众多,曲折迂回,令人望而生畏;“壁立通体玲珑人,一俯仰间百计洒”则描绘出石钟山的高耸入云,玲珑剔透的形态,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蚁王审雨穴为堂,渔客学蛛罾作社”则以昆虫的视角来看待石钟山,想象它们在石钟山中生活的情景;“名园确礐自矜奇,宇内真奇翻类假”则是对园林建筑的评价,认为它虽然美丽却缺乏真实感;“风靡波穿虚受磨,鸿声震彼悠悠者”则形容风吹动水面波纹的样子以及大雁的叫声,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悠远的氛围。

第九至第十二句则转向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不经撞发无故鸣,纵有雷音未及哑”形容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如果没有撞击石钟山就会发出声音,即使有雷声也会被掩盖;“钝质如吾雕琢难,对此嵌空愧而野”则是诗人对自己雕刻技艺的评价,表示自己虽然努力雕刻,但仍然无法达到完美的境地。

最后两句则转向对石钟山本身的评价:“匡山顽石汝何能,置足高峰但云惹。”诗人认为石钟山是一座顽石,虽然它历经风雨侵蚀,但仍屹立不倒;同时,它也像云雾一样飘渺不定,给人留下无尽的遐想。

全诗通过对石钟山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美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山水文化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