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嘴穿虚壤,卑栖足自支。
晚归先认穴,春哺亦知时。
避隼栖林莽,随虫掠水湄。
画梁原不爱,于世更何疑。

【注释】

利嘴穿虚壤:燕子的嘴巴锋利,可以穿过泥土。

卑栖足自支:燕子低飞时,依靠自己的脚爪支撑身体。

晚归先认穴:晚上回来时,首先找到自己的巢穴。

春哺亦知时:春天来临时,也知道什么时候喂食。

避隼栖林莽:躲避猛禽如隼等在森林中栖息。

随虫掠水湄:随着虫子在水中游动。

画梁原不爱:原本不喜欢雕花的屋梁。

于世更何疑:对于这个世界,不再有任何疑虑。

【赏析】

《土燕》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五律诗。全诗四句,前二句写土燕之形貌与习性,后二句写其避人与不喜雕梁。全诗意境清新自然,语言平易浅近,但字斟句酌,工巧入微。“利喙穿虚壤,卑栖足自支。”两句写出了土燕的外形和习性特点。土燕善于觅食,利嘴可以穿透泥土,这是它的一个显著特征;同时,它们又非常机警,能够利用自己的脚爪撑着自己的身体,从而低空飞翔而不坠落,这是它生存能力的一种表现。“晚归先认穴,春哺亦知时”这两句则描绘了土燕的日常生活习性,它们不仅擅长觅食,而且懂得在特定的时候进食,体现了其生活的规律性。“避隼栖林莽,随虫掠水湄。”这两句则描述了土燕的生活习性,它们能够避开危险,选择在森林深处或者水边栖息,而不是选择雕花的屋檐下,表现出了它们的警觉性和对安全的珍视。

尽管土燕有着这样的特点和习性,但在这首诗中,作者却用一种讽刺的口吻指出,这些土燕并没有因此而得到世人的认可或者喜爱,反而在面对世界的复杂和纷繁时感到无所适从:“画梁原不爱,于世更何疑。”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矛盾现象的看法,他认为即使是像土燕这样的生物,也不应该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和习性,更不应该因为追求世俗的认可而失去自我,从而陷入困惑和迷茫之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