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阁遥怜夕,徘徊步绿莎。
空阶木叶下,疑是足音过。
山鸟时窥席,低云闇拂萝。
宁知天外客,不肯离岩阿。
【注释】:
①迟汪长文先生不至:迟,等待。汪长文,即汪遵(736—816),字子川,唐越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后因事贬谪,晚年隐于剡溪山中。
②草阁遥怜夕:草阁,茅屋。怜,爱怜。夕,傍晚时分。
③徘徊步绿莎:徘徊,来回走动。绿莎,绿草。
④空阶木叶下,疑是足音过:空阶,空旷的台阶。木叶,树叶。疑,怀疑,猜测。
⑤山鸟时窥席:山鸟指山林中的鸟儿。时,不时。窥,偷看。
⑥低云闇拂萝:暗指山中云雾缭绕。闇,通“暗”;拂,掠过。萝,藤蔓植物。
⑦宁知天外客,不肯离岩阿:宁,难道。知,知道。天外客,比喻远方来的人。岩阿,山崖边的石台。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的前四句写诗人在山中草堂的所见所感,后四句写自己对隐居生活的感受及态度。全诗写得平实自然,清新隽永。
首联“草阁遥怜夕,徘徊步绿莎。”诗人站在草亭上远望夕阳西下,心中不禁生出几分喜爱。他走下台阶,漫步在绿色的草地上,一边欣赏着美景,一边徘徊着。“徘徊”一词,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行走时的神态。“绿莎”,指绿色草地,也代指诗人脚下的这片草地。
颔联“空阶木叶下,疑是足音响”两句,诗人继续描写自己的所见所闻。他注意到了落叶飘落的声音,仿佛听到了有人走来的脚步声,于是停下脚步,仔细倾听。这两句看似寻常的景物描写,实则蕴含着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和期待。
颈联“山鸟时窥席,低云暗拂萝”两句,诗人又回到了自己的草亭上,目光投向了山林间的鸟儿和飘动的云雾。这里的“时”与前面的“疑”相对照,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困惑。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尾联“宁知天外客,不肯离岩阿。”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坚定信念。他认为,即使是来自天外的人也不会离开这个山崖边的石台;而自己作为一位有志之士,更是不会因为外界的诱惑而动摇自己的决心。这一句既表明了他坚定的隐居立场,又体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山野图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渴望和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纠结和挣扎,也可以看到他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