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想南都,波涛向东粤。
晨灯郁孤台,苍茫度城阙。
搴帷自遵渚,幽芳坐林樾。
忽枉人吏来,新篇赠明月。
徘徊青桂枝,宛娈流蟾窟。
凌寒秋色晚,入夜河影没。
东井流清光,南溟照穷发。
佳气有回合,轻霄时仿佛。
感君卿月姿,悠悠眷清质。
纨扇岂终掩,婵娟恒自出。
还以海中珠,来投汉川橘。
【注释】
虔:州名。南津口:在今江西南昌市,为古时水路交通之要冲。黄郡公:即江总,南朝陈诗人。扇头明月篇:江总诗作《咏扇》。却谢:推辞不接受。风物:景色。想:思念。波涛:波浪。向东粤:指向东流的赣江水。晨灯:指晨光映照下的灯火。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城北,因有“郁孤”山峰而得名。遵渚:循着江边的洲渚。幽芳:指清幽的芳香。坐林樾(yuè):指坐在树林之中。忽枉:忽然有人来。枉,拜访。吏:官员。新篇:指新写的诗文。徘徊:来回走动的样子。青桂枝:指青桂树。宛娈:美好貌。流蟾窟:流萤飞舞的洞穴。凌寒:顶着寒风。秋色晚:秋季天色已晚。入夜:到了夜晚。东井:地名,位于今江西上饶县西南。清光:明亮的光芒。流:流动。穷发:指荒远之地。佳气:美好的气息。回:回旋、聚合。回合:聚集、会合。轻霄:指天空。时仿佛:时常如影随形。感君:感激君恩。卿月姿:指江总的月亮般的美貌。悠悠:长久。眷:怀念。清质:清白质朴的本性。纨扇:白色的团扇。岂终掩:难道终年遮掩吗?婵娟:形容女子容貌美丽。恒自出:总是自然流露出来。还以海中珠:用大海里的珍珠报答。投汉川橘:把一颗颗大橘子送到汉水边。【赏析】
此诗当是诗人在得到黄郡公赠送的扇面诗作后所写的答谢之作。
首联写收到扇面的欣喜之情:“虔南津口得黄郡公扇头明月篇却谢”。虔南津口,今江西南昌市南,当时为江南的重要港口,也是南北往来的水陆交汇之处,因此成为文人雅士交流切磋之所。黄郡公,指江总。江总曾任过梁武帝的丞相和吏部尚书等职,曾被封为吴国太宰、侯景朝侍中,后来归附陈国。这首诗就是作者收到黄郡公赠给他的扇头的诗作后所写的答谢之作。开头两句说,从虔南津口收到了黄郡公赠给的扇头的诗作,我十分感谢。“虔南”,地名,在今江西省的南昌市一带;“津口”,渡口或关口。“得”,接受、收到的意思。“黄郡公”,指的是江总。江总曾任过梁武帝的丞相和吏部尚书等职,曾被封为吴国太宰、侯景朝侍中,后来归附陈国。这首诗就是作者收到黄郡公赠给他的扇头的诗作后所写的答谢之作。”
中间四句写对黄郡公赠诗的感激之情:“风物想南都,波涛向东粤。晨灯郁孤台,苍茫度城阙。”这四句意思是说,想到南方的风景,想到那滔滔的东粤江水,想起那明亮的灯火,想起了郁孤台、苍茫城关……我内心充满感激。“想”,思念的意思。”风物“,这里代指南方的风景。“南都”,这里泛指南方的都城建康(今南京),因为这里是南朝都城所在之地,所以称为南都。”波涛”句,想象那滚滚东流的江水,也暗含有对故乡的回忆。“向东粤”三字,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晨灯”句,描写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晨光照射下,郁孤台的灯火闪烁生辉;苍茫的群山,穿过城池的重重关隘。”这里,“晨灯”与“苍茫度城阙”相对应,都是诗人眼中的郁孤台,一个描绘的是白天的灯光,一个描绘的是夜色中的群山。“青桂”二句,是描写郁孤台上的景象:“登上青桂树旁的石阶,沿着江边小道漫步,只见那一片清幽的芳香,弥漫在树林之中。”这里,作者通过描写郁孤台上的景物,抒发了他内心的感慨,同时也表现了他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忽枉”二句,写诗人接到黄郡公送来的诗作后的心情:“忽然有人来访,送来了新的诗文;我反复吟诵,久久不肯放下。”“枉”,拜访的意思。“新篇”,即新写的诗文。”“徘徊”二句,诗人在月光下赏读黄郡公的诗作,心中十分感动:“我在月光下徘徊不去,思绪万千;那一轮明月啊,好像也在对我倾诉衷情。”“徘徊”,徘徊不定,不离去的样子;这里用来表示诗人对黄郡公诗歌的喜爱之情。“青桂枝”三句,描写诗人赏读了黄郡公的诗歌后,回到自己的住所的情景:“我独自走到青桂树下,坐在树林之中,欣赏着那一片清幽的芳香。” “坐林樾”,坐在树荫下。“幽芳坐林樾”,既写出了诗人赏读诗歌时的心境,又渲染了诗歌的氛围。“忽枉”二句,诗人接信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忽然有人来访,送来了新的诗文;我反复诵读,久久不肯放下。”这里的“人吏”,指黄郡公所派遣的人。“忽枉”,忽然而来,指书信的到来。“忽枉人吏来,新篇赠明月”,诗人收到了黄郡公的信后,心中十分激动,他感激地接受了黄郡公赠送的诗作,反复阅读品味。“新篇”,指黄郡公送给他的诗作。“徘徊”,徘徊不前的样子,这里指在月光下徘徊赏读诗作的情景。“新篇赠明月”,是说黄郡公把新作的诗歌作为礼物赠送给诗人;“明月”两字,既指月亮,也指诗中的美好意境。诗人反复吟诵着黄郡公的诗作,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徘徊”“宛娈”,都表示诗人在月光下赏读黄郡公诗歌时的心情。“青桂枝”,指青桂树;“宛娈”,美好貌。“流蟾窟”,指萤火虫的光在洞穴里飞来飞去的情景。“流蟾窟”,“青桂”二句,诗人通过赏读黄郡公的诗歌,陶醉于其中,久久不能忘怀。“凌寒秋色晚,入夜河影没。”这是诗人赏读黄郡公诗作后的所见所感:“顶着寒风的秋日已经过去,夜幕降临,河水的影子也不见了。”这里的“凌寒”二字,不仅写出了秋日的寒冷,更写出了诗人赏读诗歌时的心情。“秋色晚”一句,既写出了秋天的景色,也表明了诗人赏读诗歌的时间是在秋末冬初之时;而“河影没”一句,则写出了夜幕降临时江水的静谧之美。“东井”,地名,在今江西上饶县西南。《汉书·地理志》:“东井,九江郡。”注:“今庐陵府吉水县西有东井亭。”这里借指赣江。“东井流清光,南溟照穷发。”这是诗人赏读黄郡公的诗歌后所看到的景象:“东江的清光流动不息,南方的海洋照耀着遥远的边陲之地。”这句中“南溟”即南海,指南方的广大地区;这里用“穷发”一词,既表明了诗人对家乡山川的眷恋之情,也表明了诗人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向往之情。“佳气有回合,轻霄时仿佛。”诗人赏读完黄郡公的诗歌后,不禁感叹不已:“美好的气息时时萦绕在我的身边;我常常觉得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赏读黄郡公诗歌时的心情,又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感君”,感激之意。“卿月姿”,指江总那皎洁如月的美貌。“悠悠”,长久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对江总深情的怀念之情。“清质”,指纯洁无瑕的品格。“感君卿月姿,悠悠眷清质。”这一句是诗人对朋友江总深情的怀念之情。“纨扇”二句,诗人最后将收到黄郡公赠送的扇面的诗作再次吟诵:“纨扇岂终掩,婵娟恒自出。还以海中珠,来投汉川橘。”这里的意思是说:精美的团扇怎能永远隐藏呢?我的美德总会自然显露出来;我用这扇上的海水珍珠来回报你,请你把我这颗橘子树苗送到汉川去吧!”这两句话是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意的表达。“纨扇岂终掩”一句中“纨扇”一词,是借用成语“纨素掩秦女”(见《史记·贾谊传》),意为美玉被珍藏起来。这里用“纨扇”一词,既表明了诗人对自己品德的自信,又表明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信心,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谦虚谨慎的作风;“婵娟”二字,则是指洁白无瑕的美丽容颜;“恒自出”二句,是诗人对朋友江总的感谢之词:“我用这海水珍珠来自报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