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江合有蕊珠宫,万顷云涛拥护中。
贝阙直分员峤胜,蚌光欲抗越城雄。
烟消两岸横春练,潮送千帆卷暮空。
一曲沧浪歌自和,不将清管托悲风。

海珠寺,位于今广州海珠区赤岗南路。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初名宝庄严寺,后改名法性寺,宋大中祥符六年重修时又更名为“海印寺”。宋元以来,该寺屡毁屡建。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重建后易名海珠寺。

第一首描写的是海珠寺周围的景色,第二首则是描绘了海珠寺的夜景。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沧江合有蕊珠宫,万顷云涛拥护中。

贝阙直分员峤胜,蚌光欲抗越城雄。

烟消两岸横春练,潮送千帆卷暮空。

一曲沧浪歌自和,不将清管托悲风。

【注释】

沧江:指珠江。合:通“何”,何有。蕊珠宫: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万顷:形容江面宽广无边。

贝阙:古代宫殿建筑的一种,形状像贝壳,用珍珠装饰。

员峤: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境内。蚌光:比喻江水波光闪烁的样子。

横春练:形容江面宽阔如练。

暮空:傍晚的天空。

沧浪歌自和:沧浪,即江水。自和:自唱自和,意即自得其乐。

【赏析】

首联写海珠寺四周的景色,以“沧江”为背景,点出了海珠寺所在的位置。沧海之畔的海珠寺,犹如仙境一般,令人心生向往。

颔联则描绘了海珠寺周围的山水风光。贝阙直分,员峤胜地;蚌光欲抗,越城雄姿。这两句诗通过对海珠寺周围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海珠寺的赞美之情。

颈联则进一步描绘了海珠寺周围的夜景。烟消两岸,春练横江;潮送千帆,暮空悠悠。这两句诗通过对夜景的描绘,让人仿佛置身于海珠寺周围,感受到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

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感悟。一曲沧浪歌自和,不将清管托悲风。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享受当下,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干扰。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描绘海珠寺周边的美景以及夜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