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场巀嶪拥层阑,游子冯高醉眼宽。
千里晴峦天外合,万家烟树沼中看。
矅灵倒送扶桑暖,云气遥蒸震泽寒。
石上寒传冲举迹,临风何处借飞翰。
【注释】
晨登道场山:早上起来登上道场山。道场:即道观。巀嶪:高峻。层阑:层层的栏杆。冯:同“凭”,倚靠,依靠。高:高处。游子:诗人自指。冯高:凭借高处。醉眼宽:醉意朦胧,眼睛放得特别宽。千里晴峦天外合:形容远处群山连绵,与天空相接。天外合:天空之外,形容群山之高大。万家烟树沼中看:在池塘边的村庄里,看到一片片烟雾迷蒙的树影。矅(xié):古地名。倒送扶桑暖:传说太阳从扶桑升起时,有神人乘着日车来送暖。扶桑:古代神话中的大树名。震泽:今太湖的别称。寒:冷。传:通“传”。冲举迹:冲举,冲举是晋朝葛洪的字。冲举迹:冲举留下的脚印。借飞翰:《汉书》记载武帝时,东方朔曾作《七言诗》,其中有“吾欲东归,安可得乎?顾念皇汉,和乐未央”的句子。这里借以表示自己渴望早日归乡的心情。
【赏析】
本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一开篇,先描绘了道场山早晨登临时所见的景色:道场山的高峻雄伟,使人感到心旷神怡;登临其上,远望云天,只见万里晴空,重重叠叠的山峰,宛如天外之景;而近观下界,则万家炊烟缭绕,如在湖沼之中。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登山时的所见、所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接着诗人又进一步描绘了道场山周围的景色:山脚下,有一座石桥,桥下的水波荡漾,仿佛把太阳也送到了山上。而山上的树木丛丛,浓荫郁郁,使诗人感到凉爽舒适。最后两句诗人又通过写景抒发了他内心的思乡之情。
全诗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清幽,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