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散逡巡下玉墀,駪駪去骑趣歌骊。
分携共惜杨花暮,归去新尝荔子时。
海上诸生传笥业,天涯游子动乡思。
及门故友应相问,为语萧疏鬓已丝。
注释
朝散:指官名,宋时翰林学士有“朝散”之号。
逡巡:犹豫不前貌。
駪駪: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
去骑:离开骑马的人,即郑司训。
骊:骊山产的骏马,这里代指骏马。
分携:分别。
共惜:一起惋惜。
暮:傍晚。
新尝荔子:新摘的荔枝。
海上诸生:指同乡的读书人。
天涯游子:离家在外的游子。
动乡思:触动了乡思之情。
及门故友:来到门口的老朋友。
为语萧疏鬓已丝:告诉老友你的头发已经变白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写诗人与郑司训的离别和对朋友的思念。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感情真挚深厚,意境深远含蓄,给人以清新之感。
首句写郑司训离开朝廷进入地方任职的情景。“逡巡下玉墀”,意思是郑司训在朝堂上迟疑不决地走下台阶,玉墀是指台阶,古代称台阶为玉墀。这个动作描绘出了郑司训在朝中犹豫不决、难以抉择的状态。“駪駪去骑趣歌骊”,意思是郑司训骑上马急忙离去,骊山产的骏马象征着他的前程似锦,充满了希望。这两句描写了郑司训离别时的匆忙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他未来的美好祝愿。
第二句写两人分别后的情景。“分携共惜杨花暮”,意思是分别之后,两人一起感叹着暮春时节杨花的凋零。杨花是春天的象征,代表着青春和美好时光的流逝,因此这里的暮春时节也暗示了他们的离别。这句中的“分携”和“共惜”都表达了他们之间的依依不舍之情。
第三句写他们分别后的生活状态。“归去新尝荔子时”,意思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后,可以品尝新鲜的荔枝。荔枝是南方特产,而诗人此时已经在北方,因此这里的荔枝只能想象中的美味了,也暗示了他们之间相隔遥远。这两句既表达了他们对未来相聚的期待,也反映了他们分别后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最后三句写他们在异地的思乡之情。“海上诸生传笥业”,意思是同乡的书生们正在传诵着诗文事业,这是对他们学业成就的认可,也体现了他们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然而这种荣誉感却无法掩盖他们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因为故乡才是他们真正的归属。“天涯游子动乡思”,这句话直接点明了他们的身份和心境,他们是身在外地的游子,时刻被故乡所牵动。这一句既是对他们现状的描述,也是对他们内心情感的抒发。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对人物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以及环境的渲染,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离别、思念、期待重逢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朋友的真挚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