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燧人氏,造火遂生人。
世风既变易,戎器亦时因。
用之苟失御,祸克难具陈。
悟彼燎原端,何况云霓屯。
嗟嗟逐兽子,岂复忧积薪。
弗戢将自焚,愿以书君绅。
【注释】:
记道路古事其三:记录古代的道路事迹。
燧人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教民钻木取火的发明者。
造火遂生人:有了火之后人类才得以生存。
世风既变易:时俗风气发生了变化。
戎器亦时因:战争的工具也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了。
用之苟失御: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失去控制。御,驾驭,掌握。
祸克难具陈:灾难就难以避免。难,困难。具陈,详细地说明。
悟彼燎原端:明白点燃森林大火的危害。
云霓屯:乌云和雷电聚集的景象。屯,聚集,比喻众多的火灾。
嗟嗟逐兽子:叹息那些追逐野兽的人。
岂复忧积薪:又何必担忧堆积的柴草?
弗戢将自焚:不收敛就会自取灭亡。弗,同“不”。戢,收藏,收敛。
愿以书君绅:希望把这些话写在衣带上。绅,衣带。
【译文】:
我听说远古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使人们得以生存;但当世风发生变化,武器也随着进步时,如果使用不当,灾难就会降临。
我明白了点燃森林大火的危害,何况是乌云和闪电聚集的景象?叹息那些追逐野兽的人,又何必担忧堆积的柴草?如果不收敛,就会自取灭亡!
我希望把这些话写在衣带上。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和暴力的看法。他通过古人燧人氏造火的故事,强调了火的力量和危险。同时,他也指出了时俗风气的变化和战争工具的进化,暗示了社会的动荡和混乱。最后,他以火作为象征,警示人们不要滥用武力和权力,要收敛自己的行为,以免自取灭亡。这首诗的思想内容深刻,寓意丰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