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违骨肉,五十到头颅。
老至亲朋阔,年荒涕泪馀。
生存幸儿女,丘垄暗楸梧。
回首云中雁,飞飞影不孤。

【注释】

  1. 春日:春天的时候。
  2. 先垄:指祖先的坟地。
  3. 丁戊伯兄:指丁氏兄弟,作者的堂兄弟。丁氏兄弟排行最老,故称丁戊伯兄。
  4. 违骨肉,五十到头颅:离家已经四年了(指作者因战乱而流落在外),今年已经五十岁了。
  5. 老至亲朋阔:到了晚年,亲朋好友都疏远了。
  6. 年荒涕泪馀:在年成不好的时候,泪水还留有余滴。
  7. 生存幸儿女,丘垄暗楸梧:活着还好,有儿有女,但坟头荒芜无人照管。
  8. 回首云中雁,飞飞影不孤:抬头望着天空中的大雁,它飞过的痕迹,就像自己孤单的身影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春天时写的。当时杜甫正在四川梓州(治今四川省三台县)避难,与家人久别重逢,感慨万分。

诗的第一句“春日拜先垄追感寄丁戊伯兄”,写诗人在春天的时候,拜访先人的坟墓,思念远在他乡的堂兄弟丁戊伯兄。这里的“先垄”指的是祖先的坟地,表达了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

第二句“四年违骨肉,五十到头颅”,诗人回忆了离家已经四年了(指作者因战乱而流落在外),今年已经五十岁了。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在这四年里所经历的种种苦难。

第三句“老至亲朋阔”,诗人感叹到了晚年,亲朋好友都疏远了。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的无奈和悲哀,以及对亲情的深深眷恋。

第四句“年荒涕泪馀”,在年成不好的时候,泪水还留有余滴。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年岁已高、生活困苦的情况,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无奈和哀愁。

第五句“生存幸儿女,丘垄暗楸梧”,活着还好,有儿有女,但坟头荒芜无人照管。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的担忧和忧虑,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荒凉和人民的疾苦。

第六句“回首云中雁,飞飞影不孤”,抬头望着天空中的大雁,它飞过的痕迹,就像自己孤单的身影一样。诗人通过观察大雁的行动,表达出自己在孤独中的感慨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坟墓、亲人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族、亲情、人生和自然的深切感悟和情感体验。同时,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