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切景行,今至圣人里。
曲阜气葱葱,书云匝天紫。
上古少昊都,春秋葬孔子。
诸树蔼参差,楷木更森峙。
我闻一太牢,始自汉高祀。
素王编世家,龙门称长史。
尼山对防山,洙水分泗水。
摩挲古七碑,忾然思杖履。
大哉圣人风,万世同师理。
这首诗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谒孔庙碑》。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乙卯春奉命至山左恭谒孔林 - 乙卯年春天,我奉命到山东去恭敬地拜谒孔子的墓地。
平生切景行,今至圣人里 - 平生中,我最崇敬的是那些为国为民、品德高尚的人。现在我终于来到了圣人的居所。
曲阜气葱葱,书云匝天紫 - 曲阜(孔子的故乡)充满了生气勃勃的气息,就像天上的紫云环绕着一样。
上古少昊都,春秋葬孔子 - 上古时期,少昊帝的都城就是曲阜,孔子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生活。
诸树蔼参差,楷木更森峙 - 曲阜的树木参差错落,而最引人注目的则是那棵高大挺拔的楷树。
我闻一太牢,始自汉高祀 - 我听说在汉武帝时期,孔子就被供奉在了太牢之中。
素王编世家,龙门称长史 - 孔子被尊称为“素王”,他在古代被记载为家族的传世之作,而在龙门,他被尊称为长史。
尼山对防山,洙水分泗水 - 孔子的墓地在尼山,孔子的母亲在防山居住过。洙水(即洙河)和泗水(即泗河)两条河流从孔庙流过,它们汇合在一起成为一条河流。
摩挲古七碑,忾然思杖履 - 我抚摸着古老的七块石碑,心中不禁感慨万分。
大哉圣人风,万世同师理 - 伟大的孔子之风,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学习孔子的教诲。
译文:
乙卯年春天,我奉命前往山东,恭敬地拜谒了孔子的墓地。
我一生最敬重那些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人,现在来到了孔子的居所。
曲阜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气息,就像是天上的紫云环绕着一样。
上古时期,少昊帝的都城就是曲阜,孔子在这里度过了他的一生。
曲阜的树木参差错落,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棵高大挺拔的楷树。
我听说在汉武帝时期,孔子就被供奉在了太牢之中。
孔子被尊称为“素王”,他在古代被记载为家族的传世之作,而在龙门,他被尊称为长史。
孔子的墓地在尼山,孔子的母亲在防山居住过。洙水(即洙河)和泗水(即泗河)两条河流从孔庙流过,它们汇合在一起成为一条河流。
我抚摸着古老的七块石碑,心中不禁感慨万分。
伟大的孔子之风,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学习孔子的教诲。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宁八年)春天所作的《谒孔庙碑》。苏轼是宋朝著名的文人,他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自己对于孔子的崇敬之情。
诗的第一句就表达了作者对孔子及其学说的敬仰之情。”平生切景行,今至圣人里”意味着作者一直以来都非常尊敬孔子及其学说,如今终于到了孔子所在的圣地。这里的”景行”是指崇高的行为,”圣人里”则暗示了这是一处神圣的地方。
接下来的诗句进一步描绘了孔子故乡曲阜的景象。”曲阜气葱葱,书云匝天紫”描绘出曲阜这个地方的繁荣景象,以及那里浓厚的文化氛围。”上古少昊都”提到了孔子出生的地方,”春秋葬孔子”则表明孔子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生命最后时光。
苏轼还提到了孔子的一些事迹,如”我闻一太牢”,表示孔子在汉代就已经受到了极高的尊崇。此外,他还提到了孔子在古代的地位和影响,”素王编世家,龙门称长史”等。这些都是表达了他对孔子及其学说的深厚感情。
在最后几句中,苏轼描述了他对孔子墓地的描述,以及他对孔子精神的感悟。”摩挲古七碑,忾然思杖履”描绘了他在孔子墓前触摸古碑的情景,并引发了深深的思考和感慨。最后一句”大哉圣人风,万世同师理”则是对孔子伟大精神的赞扬,以及对后世学习孔子学说的期望。
这首诗是一首颂扬孔子及其学说、表达对孔子敬仰之情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