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祐初开峡,南山岂浪传。
我来寻旧迹,榛塞兴茫然。

【注释】

①嘉祐:北宋仁宗的年号,公元1056~1063年。②开峡:指开通了夔州至峡路。③南山:即巫山,位于长江三峡中,为长江支流大江、小江分水岭,也是长江与乌江、清江的分水岭。④榛塞兴茫然:指在旧迹已无,榛莽遍地的荒凉景象中,心中感到茫然不知所措。⑤耆民:老年人。⑥闇:昏暗不明。

【赏析】

《勉诸耆民暗浈阳峡路小诗十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于宋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4年)所作的一组组诗。这组诗共十二首,都是诗人在夔州任职期间写的。第一首和第四首写诗人在夔州期间的所闻所见,第二首、第六首、第七首写诗人对当地风俗民情的观察和思考,第五首写夔州的自然风光,第三首写当地人民艰苦的生活环境,第八首写诗人对百姓生活困苦的深切同情,第九首抒发诗人对朝廷政治腐败的不满,第十首借写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减轻赋税劳役以发展农业生产的愿望,第十一首写夔州的自然风光,第十二首写诗人在夔州的所见所闻。全诗风格质朴平易,语言浅显生动,感情真切自然,富有真情实感。

“嘉佑”是北宋仁宗的年号,公元1056~1063年。公元1056年,王安石任鄞县知县时,因上书反对新法,被降职知常州;第二年,又因谏阻皇帝郊祀天地不合礼意,被贬到黄州。后来,他虽又被调回京城,但终因变法遭到保守派的强烈反对而再次遭贬,最后回到金陵。这首诗大约作于他晚年被贬期间。

“嘉祐初开峡”,嘉佑是北宋仁宗的年号,公元1056~1063年。公元1056年,王安石任鄞县知县时,因上书反对新法,被降职知常州;第二年,又因谏阻皇帝郊祀天地不合礼意,被贬到黄州。后来,他虽又被调回京城,但终因变法遭到保守派的强烈反对而再次遭贬,最后回到金陵。这首诗大约作于他晚年被贬期间。

“南山岂浪传”,南山就是巫山,位于长江三峡中,是长江支流大江、小江分水岭,也是长江与乌江、清江的分水岭。这里指的就是巫山。“岂浪传”意思是说:那古老的传说难道真的只是空穴来风吗?

“我来寻旧迹”,这里的“旧迹”指的是诗人当年被贬后经过此地时,看到的那片荒芜之地。“寻”的意思是寻找。“寻旧迹”就是寻找那些已经消失的遗迹。

“榛塞兴茫然”,榛塞指的是草木丛生,荆棘遍布。这里是指曾经繁华的地方现在变得一片荒凉。“兴”的意思是兴致、兴趣。“茫然”意思是迷茫,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发展。“兴茫然”就是说诗人面对着眼前的景象,感到非常茫然,不知道应该如何是好。

这首诗主要通过写诗人在夔州期间的所闻所见,表达了他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关心以及对朝廷政治腐败的不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