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设蛮江险,鸿蒙一派通。
未须论禹迹,疏凿仗神功。
【注释】天设:天然形成。蛮江:泛指长江以南的江河,这里泛指南方水乡。疏凿:疏通、开凿。
【赏析】此诗写诗人在乌蛮滩上远眺南方水乡美景时所生发出的思想感慨。
一开笔就从“江”字入手,写出乌蛮江险的特点。这两句是说:大自然造就的这种天然险阻的江岸,就像一片鸿蒙宇宙中的通途。
“未须论禹迹”,意思是说,用不着去评论大禹治水的事迹了,因为乌蛮江上的航道已经畅通无阻了。这既是对前一句的具体解释,又为下面进一步写自己的观点张本。
“疏凿仗神功”,这是诗人由眼前景色生发出的感想。疏凿,是指疏通河道,开凿水道。诗人认为,这些工程之所以成功,完全是由于神仙们施了神手的缘故。
这首诗写得非常平易自然,没有一点人工雕琢的痕迹。全篇只运用了“天”、“江”、“神功”三个关键词语,而这三个词语却构成了一种雄浑阔大的气势。
首句中“天设”二字,概括地写出了长江流域地势的特点,也表现了作者对这一带地方的热爱之情,但这种热爱不是盲目的、主观的,而是经过长期观察和思考得出的结论。
第二句中的“鸿蒙一派”,既形容了南方水乡的自然风光,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无限热爱;同时,它还暗示出作者对当时统治者不重视水利建设、一味劳民伤财的行为表示不满。
第三句“未须论禹迹”,表明了作者对大禹治水的功绩不以为然的态度;但同时又说明,乌蛮江上的航道已畅通无阻,这是值得庆幸的。第四句“疏凿仗神功”,则是说,乌蛮江上的航道之所以能够畅通无阻,是因为有神仙们施展了神威。这里的“疏凿”一词,不仅表明了诗人对于水利工程的重视,还暗示出他对当时统治者不重视水利建设、一味劳民伤财的行为表示不满。
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但却把一个富有诗意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诗中所表现的意境开阔雄浑,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