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修是唐代南唐的禅僧,而非诗人。绍修(约870年—941年),字嗣地藏桂琛,是唐朝时期的一位高僧。他在南唐时期出家为僧,并在抚州崇寿寺和龙济山修行。绍修在南唐期间的诗歌创作并不多见,他的诗作主要收录于《全唐诗续拾》中,共有六首作品。
绍修作为一位禅宗僧侣,他的诗歌更多地体现了佛教的哲学思想和禅宗的精神境界。绍修的诗歌多以佛教教义为主题,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对解脱之道的深刻思考。例如,他的作品《若明今日事,昧却本来人》中,通过对比“风动心摇树”和“云生性起尘”,表达了远离尘世喧嚣、心灵得以宁静的画面。这种对心灵宁静的追求,正是禅宗所倡导的一种超脱世俗、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
绍修作为唐代南唐时期的一位高僧,他的创作主要集中在佛教教义的传播和修行体验的描述上。他的诗歌虽然不多,但每一首诗都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