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竹羞周粟,余怀胡不然。
暂将吞炭恨,并作茹荼怜!
一匕分毡雪,三杯酌乳泉。
终当从辟谷,岂羡赤松仙!

《羁恨二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壮志未酬的诗,通过诗人的视角,展现了他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切和个人遭遇的无奈之情。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读:

诗句解读

  1. 孤竹羞周粟:这句表明诗人以孤竹自比,不愿像周朝那样接受屈辱的待遇。
  2. 余怀胡不然:这里的“余”指诗人自己,表达了诗人对胡人的不解与不满。
  3. 暂将吞炭恨:吞炭意味着忍受痛苦,诗人将这种痛苦转化为对敌人的仇恨。
  4. 并作茹荼怜:荼,即苦菜,吃它象征着忍受苦难。怜,表示同情,诗人将自己的苦难视为他人的痛苦。
  5. 一匕分毡雪:一匕,即一勺,形容数量少。分毡雪意味着用很少的食物来度过艰苦的生活。
  6. 三杯酌乳泉:三杯,即三次,酌乳泉意味着用极少的酒来解渴。
  7. 终当从辟谷:辟谷,即不食五谷,是一种极端的素食主义或禁食主义。诗人表达了一种追求精神境界的决心。
  8. 岂羡赤松仙:赤松,传说中的仙人名。诗人表示自己并不羡慕那些追求长生不老的仙人,而是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在国家危难之际的坚定立场和高尚情操。诗人将自己比作孤竹,表达了不愿意屈服于强敌的决心;将自己比作吞炭者,展现了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决心。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以及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整首诗充满了激情和豪情,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于理想境界的不懈追求。

张煌言的《羁恨二首其二》不仅以其激昂的文辞和深刻的思想赢得了后世的赞誉,更成为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追求精神自由的象征。这首诗不仅是张煌言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和赏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张煌言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理想,从而更加珍惜和维护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