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易值风,暮花难照水。
时人重颜色,贱妾非不美。
发绀尚高髻,袖长拖艳紫。
似可君心怜,初疑群伴耻。
谁知宠易衰,玉颜徒为尔。
寂莫无人看,看将明镜里。
得时众所羡,薄命终何以。

【注释】

朝花易值风:比喻年轻时容易得到宠爱。

暮花难照水:比喻年老色衰之后难以再受宠。

时人重颜色:指世人看重容貌美艳。

贱妾非不美:我虽然地位低微,但我并不丑。

发绀尚高髻:头发染成深红色(绀),梳成高高的发髻。

袖长拖艳紫:衣服的袖口很长,拖曳着鲜艳的紫色。

似可君心怜:似乎可以博得您的同情。

初疑群伴耻:开始还怀疑是其他美人嫉妒。

谁知宠易衰:想不到您对我宠爱很容易衰败。

玉颜徒为尔:白白地被你宠爱。

寂莫无人看:寂寞凄凉没有人来看。

看将明镜里:只能对着镜子自怜。

得时众所羡:得到了一时的美名和赞美。

薄命终何以:命运多么不幸啊!

【赏析】

《妾薄命》,乐府古题。此诗为组诗《妾薄命》中的一首。全诗写一位出身微贱的女子,因美丽而被宠爱,但很快便失宠,孤独无依,最后落得个“寂寞无人看”的结局。全诗以女子的口吻抒写了她从得宠到失宠的过程和心情变化,语言通俗自然,感情真切动人。

第一句“朝花易值风”,用“朝花”喻女子年轻貌美,“易值风”则暗指其易遭风尘之变,即被弃。“暮花难照水”,用“暮花”喻女子年老色衰,“难照水”则暗示其被遗忘,即被冷落。两句一扬一抑,对比鲜明,既写尽女子的美貌与命运,又写出了世间对女子的无情与冷酷。

第三、四句,“时人重颜色,贱妾非不美。”用“重颜色”来表明女子的美貌如何受到世人的追捧和重视,然而,这种重视并不能给她带来任何实际的好处,反而使她陷入了更深的痛苦之中,因此说“贱妾非不美”。这两句既是对前两句的回应,又是对全诗主旨的深化。

诗人笔锋一转,用“发绀尚高髻”和“袖长拖艳紫”来形容女子的打扮和服饰之美,意在强调她的美丽并非仅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在的气质和才华。同时,这两句也是对前两句的具体化和细节化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更加具体地感受到女子的美貌和风采。

第六句“似可君心怜”和第七句“初疑群伴耻”,则进一步揭示了女子的内心世界和处境。她虽然美丽无比,但却无法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关爱,反而还会遭到他人的嫉妒和排挤。这两句既是对前两句的具体化,又是对全诗主题的深化。

第十句“谁知宠易衰”,“宠易衰”既指女子的美貌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也指她的宠爱也会因为种种原因而突然消失。这种无常之感,让人不禁感叹世事多变、人生无常。同时,这也反映了女子内心的无奈和悲凉,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和忧虑。

第十一句“玉颜徒为尔”,则是全诗的情感升华和主旨总结。这句诗表达了女子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和无奈。她虽然美丽如玉,却始终得不到真正的宠爱和珍惜,反而还遭受了他人的嫉妒和排挤。这种境遇让她感到无比的悲哀和无奈,同时也引发了对她命运的思考和反思。

最后一句“寂莫无人看”,则进一步描绘了女子孤独无依的处境。她虽然美貌出众,但却无人关注和欣赏;她虽然努力争取宠爱,但却总是徒劳无功。这种孤独无助的感觉让她倍感凄凉和无助,同时也引发了对她命运的深深思考和感慨。

整首诗以女子的口吻抒发了她的内心感受和遭遇,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动人。通过对女子外貌、言行和内心世界的细致刻画,展现了一个美丽而悲惨的女性形象,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无情。同时,这首诗也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对于认识古代社会的女性生活状况和思想观念具有参考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