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卤青阳沧海滨,扶桑隔水是文身。
江城新市无风雪,画鼓朱幡迎早春。
【注释】
鄮州:古地名,即今安徽当涂。歌:古代的一种民间歌唱形式。其三:指《鄮州歌》中的第三支。斥卤青阳沧海滨:斥卤,盐碱地;青阳,指太阳升起的地方,即东方;沧海,大海,滨,边沿。扶桑隔水是文身:扶桑,太阳神的住处;文身,古时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用刀在身上刺花纹。此二句意为:太阳刚刚升起的地方,就是一片荒滩盐碱地;太阳神隔着水岸,就在岸边上文着身。江城新市无风雪:江城,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城市;新市,新兴城市;无风雪,没有风雪。早春:春天的开始,这里指农历正月初一。画鼓朱幡迎早春:画鼓,用彩绘的鼓,形容鼓声热闹;朱幡,红绸制成的旗子。这两句意为: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城市,在新年伊始,却连风雪都没有。画鼓朱幡,迎接着新春的到来。
【赏析】
这首民歌描写了江南地区冬去春来时,人们在春节时欢庆的景象。前两句写景:“斥卤青阳沧海滨”,描绘出一幅苍凉的画面——太阳刚刚在地平线上露出脸面,那片被阳光照耀的、盐碱遍布的土地正是昔日荒凉的海边。“扶桑隔水是文身”一句,则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对光明未来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豪迈之情。
第三句转入对人的描述:“江城新市无风雪”,这是对前两句景物景象的回应与总结。这里的江城新市,指的是那些远离风雪、温暖如春的地区。而“无风雪”三字,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仿佛整个国家都在这片温暖中度过了漫长的严冬,迎来了新的春天。
第四句则是对这一场景的进一步升华:“画鼓朱幡迎早春”。这里的“画鼓”,不仅是指那些色彩斑斓的鼓,更是寓意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朱幡”,则象征着吉祥、喜庆和繁荣。这两句话合在一起,既展现了人们欢度新春的喜悦心情,又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期待和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优美动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和谐而又美好的江南春日景象。同时,诗人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和对人性的细腻刻画,也展示了他对于生活、对于自然、对于社会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