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藓寒逾碧,山鸡湿不文。
江樯三十丈,穿上屋头云。
【注释】
寒逾:比“逾”更深。绿藓:青苔。山鸡:即山雉,野鸡。湿不文:湿后不显花采。穿屋头云:形容江中船只的桅杆高入云端。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风光的诗。诗人用简练的笔墨,描绘了江南水乡雨中的景色和气氛。
前两句“绿藓寒逾碧,山鸡湿不文”,是写景。这两句看似平淡,其实蕴含着丰富的意蕴。“绿藓寒逾碧”,说明此时正值早春,万物复苏,正是生机勃勃的时候,但细看却见青苔更加苍翠,似乎比春天本身还要苍翠;而“山鸡湿不文”,则说明山雉被雨水打湿,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显得十分憔悴。这里的“寒逾”“不文”,都是以反衬之法表现山雉受惊后的惊恐之情。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寒逾”与“逾碧”联系起来,把“不文”与“湿”联系起来,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形象。
诗人笔锋一转,从写景过渡到议论。“江樯三十丈,穿上屋头云。”这两句诗是对前面两句的进一步补充和发挥。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江边渔船的画面。江中渔船上挂着三十丈高的桅杆,直插云霄,仿佛要穿过屋顶一般。这里,诗人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江中船舶的高耸入云之状,让人联想到江面宽阔、水势汹涌的壮观景象。这种描绘方法不仅富有诗意,而且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使人仿佛置身于江边,感受到那份壮美的景色。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人通过对雨中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江中船舶的生动刻画,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同时,诗人在诗句中也融入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