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沧浪水,临流试濯缨。
桑鸠依叶语,麦雉引雏行。
泛渚枯槎出,杨帆返照明。
渡头箫鼓近,稚子亦相迎。
【诗句释义】
不是沧浪水,临流试濯缨。
桑鸠依叶语,麦雉引雏行。
泛渚枯槎出,杨帆返照明。
渡头箫鼓近,稚子亦相迎。
【译文】
不是我的清泉在沧浪之水,而是我站在沧浪之水边,试着洗我的帽子。
我看到一只桑鸠鸟靠在叶子上鸣叫,看到一群麦雉鸟引导它们的幼崽前行。
我在河渚上划着一根枯木做成的小木筏,扬起船帆返回来照亮前面的路。
渡过江口时,听到远处传来箫和鼓的声音,那些孩子也跑来迎接我。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诗人通过观察、体验和想象,将自然景象融入自己的诗歌创作之中。首联“不是沧浪水,临流试濯缨”,诗人以沧浪之水比喻自己,表达出他想要洗涤心灵、洗净世俗杂念的愿望。颔联“桑鸠依叶语”和“麦雉引雏行”,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中的生物,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颈联“泛渚枯槎出,杨帆返照明”,“泛渚”是指船只在河渚上航行,“枯槎”是指用枯木头做的小木筏,“杨帆返照明”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扬帆远航的情景。尾联“渡头箫鼓近,稚子亦相迎”,诗人来到渡口,听到远处传来的箫鼓声,看到了那些孩子跑来迎接他的身影。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抱负,展现了他内心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