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关筚篥更频催,陇水千年去不来。
若作从军一荡子,犹能生向玉门回。
出关筚篥更频催
陇水千年去不来
若作从军一荡子
犹能生向玉门回
【注释】
- 出关:指王昭君出嫁,前往匈奴和亲。
- 筚篥(bì lì):古代一种乐器,这里比喻音乐声催促。
- 陇水:泛指甘肃一带的河流,这里是用来形容距离遥远。
- 从军:指王昭君远嫁为和亲公主,即“和戎”。
- 荡子:离家出走的人,此处指王昭君。
- 玉门:汉代西域地名,是通往中亚的要道,常用来象征边疆。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安定、民族团结的深切关怀。诗中的“出关筚篥更频催”、“陇水千年去不来”等句,生动地表达了边戍之苦,以及王昭君作为和亲使者所面临的艰难困苦。然而,尽管面对如此艰难的环境,她仍以国家大局为重,愿意牺牲个人的幸福,为国家的和平稳定做出贡献。最后两句通过“若作从军一荡子,犹能生向玉门回”表达了诗人对昭君坚守职责、不辱使命的赞美和敬仰。全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既展现了王昭君的伟大形象,也反映了诗人深沉的国家情怀。
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与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手法及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