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恒
诗句释义: 1. 渚鸿不登木 - 指大雁不飞到树上筑巢。 2. 蓼虫不集芥 - 指蟋蟀等昆虫不吃芥菜。 3. 物性宁可移 - 说明生物的习性可以改变,不必固守一种。 4. 足已复何待 - 意思是脚够不到的地方就不需要再等待了。 5. 处卑夷即适 - 意思是处在卑微的地位也能感到满足和舒适。 6. 茹苦习亦快 - 指忍受困苦的习惯也是令人愉快的事。 7. 鲁享爰居悲 -
【注释】 槎:古代一种木筏。 护宅:护卫住宅。 宛通池:宛转流动的池水。 白衣:指僧人。 诸故老:各位老人。 伏腊:指伏天和冬天,是古代祭礼名,即夏季的伏祭和冬季的腊祭。 传卮:传酒器,即斟酒。 【译文】 我那在海上漂泊了千年的旧居,如今就在我的脚下。 云沙重护我的家宅,潮汐宛转地流过我的池塘。 野鸟啼叫在花径中,渔人唱着竹枝歌。 那些白衣僧人们,他们都是当年和我一起隐居的老友。
荆州 迢递长征客,徘徊故郢墟。 风烟平野阔,沙月大江虚。 峡近啼猿切,天寒落雁疏。 萧萧荒草遍,惆怅楚宫馀。 注释: 1. 迢递:遥远。 2. 荆:古代的地名,这里指荆州。 3. 远道而来,行走在漫长的征途之中,形容旅途之遥。 4. 徘徊:来回走动,这里指游历、徜徉于故乡。 5. 故郢:指楚国的都城郢城,古地名。 6. 风烟:风和烟雾,形容景色开阔。 7. 平野:平坦的田野,辽阔无垠。 8.
【注】步文子:春秋时吴国大夫季札,字季札,封于延陵(即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号“步文子”。极偕游:指季札在吴国的游历。从姑:跟随姑母,这里指吴国的国君。峨峨灵峰石:形容山高耸入云。双拆若初判:山峰仿佛刚刚分开。凿磴才受趾,陟崖迥迫面:登山时,只看见脚下的石阶,而抬头看到山崖,感觉山高峻。钟磬出云端,杖屦入天半:指登上山顶后,听到钟磬声和看到杖屦(一种轻便的手杖)出现在天空中。眷此清和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分析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注意要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具体的分析。 【答案】 译文:射干生长在山头,可是它不能长得很高。丛生兰草生长在涧底,却能随时散发出幽香。高低不同,各有其所托身之处,万物都有其本性所在。富贵多遭诋毁侮辱,贫贱则感到快乐安适。负恩忘义的人常常成为祸根
凉州词 垆头酒熟葡萄香,马足春风苜蓿长。 醉听古来横吹笛,雄心一片在西凉。 注释:凉州:指唐代西北边远地区,今属甘肃。横吹:古代一种管乐器名,用七个竹管制成,吹奏时有横笛之意。 赏析:这首诗的大意是说:在酒楼前,刚煮好的美酒散发着浓郁的香味,那风送过来的是阵阵香气扑鼻的苜蓿。在春天里,马儿在风中踏动蹄子,苜蓿田里一片生机勃勃。我醉心于那些来自西域的横吹笛曲,心中充满了雄心壮志
迢递长征客,徘徊故郢墟。 风烟平野阔,沙月大江虚。 峡近啼猿切,天寒落雁疏。 萧萧荒草遍,惆怅楚宫馀。
千古浮槎处,吾庐乃在兹。 云沙重护宅,潮汐宛通池。 野鸟啼花径,渔人唱竹枝。 白衣诸故老,伏腊互传卮。
渚鸿不登木,蓼虫不集芥。 物性宁可移,足已复何待。 处卑夷即适,茹苦习亦快。 鲁享爰居悲,卫轩野鹤骇。 藿食而衡栖,自顾亦云泰。 处身勿蕲高,但置风尘外
射干生山头,挺干故不长。 丛兰发涧底,随时布幽香。 高下殊所托,物性自有常。 富贵多疵辱,贫贱愉且康。 负乘为寇媒,考槃古所臧。 素心苟无瑕,跧伏道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