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差红树倚晴空,楖栗行吟度晚风。
忽忆翠华临幸处,满山黄叶寺门东。
【注释】
集庆寺:即金陵(今南京市)的报恩寺。
楖栗行吟:指诗人在寺庙中行走吟咏。楖栗,树木。
翠华:皇帝所乘的车驾。
【赏析】
《集庆寺作》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写于开元十四年春,诗人因受权贵牵连被流放夜郎途中。诗人在金陵报恩寺作诗时,正值春天,他看到参差红树倚晴空,想到当年翠华临幸处,满山黄叶寺门东。
首句“参差红树依晴空”写景。“参差红树”,指报恩寺的古木,其枝叶苍翠,与天空相映,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图景。“依”,依靠。这句诗不仅点明时间、地点,而且为下面两句的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
次句“楖栗行吟度晚风”直接抒情。“楖栗”是树名,这里用“楖栗”代指树木,说明诗人正行走在报恩寺内。“行吟”,行走中吟咏。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游寺时的心情和感受。
第三句“忽忆翠华临幸处”转入回忆。“翠华”代指皇帝,“翠华临幸”指唐玄宗曾到过报恩寺。“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杜牧《赠别》)诗人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过去的事情,不禁感慨万分。
末句“满山黄落叶寺东”收尾。“黄叶”既形容树叶的颜色,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寺门东”是说报恩寺位于东面,而“黄叶”正好落在寺门的西面。这句诗既写出了报恩寺的荒凉,也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