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头知母力,衰弱不如前。
母杖何能久,伤心涕泪涟。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伯愈泣杖(伯愈,指伯愈的母亲;泣杖,指因悲痛而哭泣时用手杖击打地面以示哀痛)
- 杖头知母力(杖头,即手杖的顶端,此处用来比喻母亲的坚韧和勤劳);知母力,指知道母亲的辛勤和付出。
- 衰弱不如前(衰弱,指身体或力量衰退;不如前,指比过去更差)。
- 母杖何能久(母杖,指母亲使用的拐杖;何能久,意为怎么能长久?)。
- 伤心涕泪涟(伤心,指因悲伤而痛苦;涕泪涟,指眼泪涟漪的样子,形容泪水流个不停)。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母亲的诗。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感受和观察,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感激之情。诗中“杖头知母力,衰弱不如前”一句,用“杖头”比喻母亲的坚强和勤劳,用“衰弱不如前”表达出自己身体的虚弱和与母亲比较后的无奈。“母杖何能久,伤心涕泪涟”一句,则直接表达了因为母亲的衰老而导致无法继续使用拐杖的悲哀心情,以及因此而引发的无尽悲伤。整首诗充满了对母亲的敬爱和思念,以及对母亲衰老的惋惜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