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碧海烟霄外,晴川茂林相映带。
柔桑叶暗笋芽齐,葭芜满眼春何在。
湖中楼船闲自横,湖堤归马无嘶声。
太平处处烽烟息,不见当时细柳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赠严仁远》。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青山碧海烟霄外,晴川茂林相映带。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青山苍翠,碧海辽阔,云雾缭绕在天空之外,而晴朗的河流和茂密的树林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
柔桑叶暗笋芽齐,葭芜满眼春何在。
这里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象,柔嫩的桑叶在微风中摇曳生姿,笋芽也在土壤中破土而出,生机勃勃。然而,眼前却看不到一片绿色的草地,取而代之的是满眼的芦草,这让我不禁感到困惑,春天的美景究竟在哪里呢?
湖中楼船闲自横,湖堤归马无嘶声。
这句话描绘了湖中楼船悠然自得地横卧着,而湖边的归家的马匹也不再发出嘶鸣声,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和谐。这种景象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太平处处烽烟息,不见当时细柳营。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在和平时期,战火已经平息,不再有战争的硝烟。但是,我却再也见不到那曾经的细柳营了,那是一段充满战争与硝烟的历史记忆。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和谐。同时,诗歌也透露出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之情。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留恋。此外,诗歌还巧妙地运用了反衬手法,通过对比战争时期的硝烟与和平时期的宁静,更加突出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