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雨移舟鸥近渚,晚凉开圃鹿成群。
从来宦达怜长往,得失荣枯共萧爽。
白璧终藏志已非,赤松相候真成妄。
君不见郑子真,平生散逸无怀民。
又不见贺季真,鉴湖一曲辞朝绅。
穷通出处只如此,高尚岂必双朱轮。
古人风致何殊绝,昭代求贤甚如渴。
彦博衰微尚入朝,仲舒老去犹持节。
重来事业不须期,招隐诗成欲寄迟。
乱峰残雪梅花夜,好忆咸阳西去时。
【注释】
晓雨:早晨的小雨。移舟:把船移向岸边。鸥近渚:指鸥鸟靠近湖边的小洲。渚,水中小岛。晚凉:晚上凉爽。开圃:开辟园林。鹿成群:指鹿群在园林里自由地奔跑。宦达:做官升迁。长往:长久地居住。得失荣枯:比喻世事的兴衰和人的命运的得失。萧爽:清静,安适。白璧:美玉,比喻高洁的品德。终藏志已非:指高洁的品德始终不渝。赤松相候:指隐居生活像赤松子那样悠然闲适。真成妄:指隐居的生活并不如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美好而虚妄。君不见:表示感叹的语气。郑子真:指晋朝的陶渊明,他曾经隐居在彭泽,后来被征召去当太守,不久就辞官归隐。鉴湖:指鉴湖风景名胜区,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贺季真:指东晋时的张翰,他曾任齐王司马冏的参军,因为想念家乡的鲈鱼菜而辞官归隐。朝绅:朝廷的官吏。穷通:指仕途的升降。出处:指进退出处。只如此:就是这样。高尚:道德高尚。岂:难道。双朱轮:指两车并行。朱轮是古代的一种车辆装饰。风致:风采、气度。昭代:美好的时代。贤才辈出的时代。彦博:即范晔,字彦融,南朝宋史学家、文学家,曾作《后汉书》纪传,又撰《南蛮传》、《西南夷传》。衰微:衰老衰弱。尚入朝:还常常入朝为官。仲舒:即王仲宣,汉末至建安年间著名的隐士,隐居于南阳郡的山中。重来:再次来访。事业:功业。不须期:不需要等待期限就可以实现。招隐诗:指隐逸山林中的诗歌。招隐:招请隐士隐居,这里指邀请范晔到自己的居所中吟咏隐居生活的诗歌。乱峰残雪梅花夜:指在寒冬腊月的夜晚,山上的梅花与残雪交相辉映的景象。咸阳西去时:指范晔离开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以写景抒怀为主。全诗通过对范晔所题画意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态度的独到见解。诗中既赞美了范晔的才华和人品,也抒发了诗人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晓雨移舟鸥近渚,晚凉开圃鹿成群。”这两句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清晨的小雨滋润着水面,使小船能够顺利前行;傍晚时分,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广阔的园林,使得鹿群在其中自由奔放。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和烘托,将范晔的画作与自然景色完美地融为一体。
“从来宦达怜长往,得失荣枯共萧爽。”这两句诗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自古以来,那些官场得意的人往往都是短暂的,他们的荣耀和财富最终都会消失殆尽;而那些淡泊名利的人却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这两句诗通过对宦达和非宦达两种人生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态度的独特见解。
“白璧终藏志已非,赤松相候真成妄。”这两句诗则以典故的形式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观念。白璧,指美玉;赤松,指赤松子,传说中隐逸高人的象征。这两句诗通过引用这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认为真正值得追求的人生境界并不是物质上的富足,而是精神上的超脱和自由。这种观念体现了作者对于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君不见郑子真,平生散逸无怀民。又不不见贺季真,鉴湖一曲辞朝绅。”这两句诗则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示了两位隐者的不同人生态度。郑子真,指晋朝的陶渊明,他曾隐居田园,过着淡泊名利的生活;贺季真,指东晋时的张翰,他曾辞去朝廷官职,回归家乡享受自然的美好。这两句诗通过对比两人的不同选择,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
“穷通出处只如此,高尚岂必双朱轮。”最后两句诗则是对全文的总结和升华。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无论是身处高位还是隐居深山,这都是人生的一种状态。真正的高尚不是追求外在的荣耀和财富,而是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也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高度赞誉。
整首诗通过对范晔所题画意的描绘以及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诗中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