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班联玉笋行,凤皇池上共翱翔。
于今老向山林见,却爱疏闲野趣长。
【注释】
班联:指皇帝的侍从官。凤皇池: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昔日侍从生活的回忆,表达了自己淡薄功名,追求闲趣的情怀。首句“十载班联”,回忆自己在皇宫中侍从十余年的生活。次句“凤皇池上共翱翔”,描绘了当年与皇帝一起游幸凤皇池的情景。三、四句“于今老向山林见,却爱疏闲野趣长”,则表明自己的志趣已转移到山林之中,欣赏那种疏闲野趣的乐趣。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情调清丽,风格接近王维、孟浩然等人。
十载班联玉笋行,凤皇池上共翱翔。
于今老向山林见,却爱疏闲野趣长。
【注释】
班联:指皇帝的侍从官。凤皇池: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昔日侍从生活的回忆,表达了自己淡薄功名,追求闲趣的情怀。首句“十载班联”,回忆自己在皇宫中侍从十余年的生活。次句“凤皇池上共翱翔”,描绘了当年与皇帝一起游幸凤皇池的情景。三、四句“于今老向山林见,却爱疏闲野趣长”,则表明自己的志趣已转移到山林之中,欣赏那种疏闲野趣的乐趣。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情调清丽,风格接近王维、孟浩然等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审清楚题目要求,如本题“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赏析”,则答题时要先逐句解释诗意,然后赏析。 第一联,“一廛吾所受,三径旧曾游”,诗人以自己居处为“一廛”,而“三径”是陶渊明的故宅,他曾经在此“隐居”;这里诗人用典,既写出了诗人自己的闲适之乐,同时又表明了自己与陶渊明的相似之处
【注释】 去去青云路:去往青云之路。 盍簪:盍,同盍,通盍,何不;簪,古时束发用的簪子。盍簪,意为为什么不系好簪子再动身上路呢?表示舍不得离去。 西风游子恨:指秋天的西风吹动着游子的思乡心。 落日故人心:落日时分,夕阳西下,使人想到故乡的亲人,所以用落日故人心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报国凭三策:报答国家之策有三种,即安民、养民和牧民。三策是泛指治国的三个重要方面。 论交薄万金
【注释】 送安二:送别安二。兼简令兄仁远:同时寄信给令兄。 故人不可见,令弟早相知:老朋友不能相见,令弟早就相识了。 文采京华自,威仪伯仲推:你的才学和气度都是京城的一流人物。 云深江树黑,天远雁书迟:天边飘荡着归雁的书信,因为距离遥远而变得缓慢。 若问同袍者,悲凉比旧时:如果你问他那些一同服役的老兄弟,他们一定会感到更加凄凉,因为他们的遭遇和你一样。 【赏析】
【注释】 刘珙弟兄:指作者的朋友,即刘涣兄弟。 大兄膺就业,叔子尽能诗:大兄(即刘涣)被举荐为官,而二弟(即刘涣的弟弟)则精通诗艺。 岁月嗟长往,功名未有期:感叹时光荏苒,功业尚未成就。 自怜游泮水,空忆少年时:惭愧自己当年曾游泮水(指在学馆中读书),如今却已空怀壮志、无以实现。 【赏析】 这是一首寄给友人的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刘珙弟兄的怀念之情和对自己不能建功立业的遗憾。
【注】 张世清:即张志和,唐代诗人种竹已成林:指张志和辞官归隐后,在家乡种植竹子,形成了竹林。 扫叶容春笋:用扫树叶子来等待春天的笋子出土。 编篱护晚阴:用编织篱笆来遮挡傍晚的阴影。 清风如有意:形容秋风的凉爽就像有意识一样。 明月本无心:比喻月亮本身没有情感,只是静静地照耀着大地。 几度临轩坐:几次站在楼台栏杆上坐着。 烟消彩凤吟:形容夜晚景色美丽,如同凤凰在歌唱。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
送黄掌教 泮水官初满,临岐意黯然。 风云千里道,雨露九重天。 硕学推程颢,清才数郑虔。 愿言行莫缓,台阁正求贤。 注释: 1. 泮水官初满:泮水,指的是古代的学堂,这里代指官职刚刚被任命完毕。官初满,意味着官员刚刚开始任职。 2. 临岐意黯然:临岐,指的是在岔路口分手。黯然,形容心情低落、忧郁。 3. 风云千里道:风云,指天气变化无常,千里道,形容距离远。 4. 雨露九重天:雨露,比喻恩泽
领举别武林主人 领:接受。举起杯来,表示离别 武林主人:主人的别号。指作者的朋友或熟人(据《太平广记》卷四百九十五引《唐阙史》,武林主人是李贺的朋友) 别业幽栖处,攀缘及上方 别业:别业,即别墅。幽栖处:隐居之处 攀缘:攀登爬升 及:到达 上方:高处 译文:接受了杯中的酒,向朋友告别。我隐于青山绿水之间,登上了山巅 地深松叶暗,天近桂花香 地深:山高林密 松叶:松树的叶子 暗:昏暗,不明亮
【注释】 圣主:皇帝。重遐荒:远在边远的荒服之地。夕郎:指王给事,王给事是王姓的官员的称呼,夕郎是王姓的音译。楼船:大船。瀚海:大海。冠服:官服。被:覆盖。三韩:古代对朝鲜半岛一带的称呼。八表:四方。兹:这。来王:来到国王那里。 【赏析】 这首诗写使臣出使异域,表达了诗人的自豪感和喜悦之情。诗中“楼船浮瀚海,冠服被蛮方”两句描写了使臣乘船远航的情景,“岛屿三韩近
【解析】 本诗是一首写隐者的诗。首句“绿阴清昼堂”,即以堂字点明了作者的居处;颔联“树密乌声乱,林深鹤梦幽”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自然画面,表现了隐士的闲适生活。颈联“云来疑向夕,风度欲惊秋"描写了云彩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生活的向往之情。尾联“何日寻三径,相期避暑游”抒发了作者与高士相约在夏日里一起游玩的愿望。 【答案】 绿荫笼罩着清凉的白昼,山中住着位高人,在岩石山丘间结屋居住
【注释】 1. 齐寿:人名。 2. 沈秋官:指沈约。 3. 世治忧虞外:世间的纷争忧虑都在外面。 4. 身闲疾病稀:身体闲适,疾病很少。 5. 秋风双白鬓:秋风中白发渐多。 6. 春雨两斑衣:春风细雨中衣服上的斑点增多。 7. 结发恩长满:结发的恩情长久未尽。 8. 齐眉愿不违:希望终身不背弃誓言。 9. 同年复同老:与同辈的人一同老去。 10. 鸾凤竞于飞:比喻夫妻或朋友之间的亲密无间。
【注释】 阴阴:形容草木苍翠茂盛;绿树草堂:指诗人所居之屋。低:地势低下。晓雨:初晴时细雨。莺啼:黄莺鸣叫。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七绝,描绘的是春天的乡村景色。全诗意境优美,富有诗意,是一幅生动的水墨画。 第一句“阴阴绿树草堂低”,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这里的阴阴,用来形容树木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绿树,用来形容树木的颜色,突出了春天的特点。而草堂,则是指诗人的居所
金瓶牡丹 宝架金瓶绝护持,折来应是最高枝。 画堂春色殷于锦,终不如前土种时。 注释:宝架的金色瓶子非常珍贵,它应该保护着最高的牡丹枝条。从画堂中看到的春天景色比锦绣还要鲜艳,但它终究比不上从前的土壤。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首先,诗人用“金瓶”比喻珍贵的物品或人才,强调其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价值,体现了诗人对珍视人才的重视。其次
久雨抱病郡斋无聊中忽忆吴兴旧隐因画鸥波春雨亭 一棹烟波载雨还,白鸥相对主人闲。 如何误落红尘里,夜夜寒灯梦小山。 注释:久雨导致我生病,在郡斋(即官邸)无事可做,忽然想起吴兴的故居,便画了一幅鸥波春雨亭的景象。一船载着烟波在雨中返回,白色的鸥鸟与主人相对而立,显得十分悠闲自在。然而,我却误入了尘世之中,每晚都梦见那些被寒冷的灯光照亮的小山峦。赏析: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故乡思念之情的作品
注释:白石在沧波之中自成一景,岁寒时节的心事更显晚来。萧萧的野影稀疏的叶子,秋风已经吹尽了,你却不知道。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秋日景象的诗作。首句“白石沧波野自宜”,诗人以白石在沧海之中独树一帜的景象起兴,表现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接着,诗人又以“岁寒心事晚犹迟”一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慨,意指自己在岁月的流逝中始终保持着一份执着和坚持。然后,“萧萧野影疏疏叶”一句描写了秋天田野的景象
易通府以册索画为作幽兰老树梧竹蒲萄因附一诗 注释:桑树叶子茂盛,柘树叶子低垂。东风带来烟雨,笼罩着苕溪。春天的景色如同闲适地走过一样,水面漫过了危桥,堤岸上长满了野草。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对植物的描绘来表达诗人的情感。首句通过对比桑叶和柘叶的茂盛程度,突出了春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第二句以东风和烟雨为背景,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氛围;第三句通过“水漫危桥”“草上堤”等细节描写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湖上书愁 浓如山色乱如云,满目春愁殢夕曛。 风雨欲来人不到,杜鹃啼入岳王坟。 释义: - 第一句:“浓如山色乱如云”:形容湖上的景色非常浓密、复杂,如同山的颜色一样浓重,又如同纷乱的云彩一样难以捉摸。 - 第二句:“满目春愁殢夕曛”:春天的忧愁弥漫在湖面上,夕阳的余晖也无法驱散这些愁绪。 - 第三句:“风雨欲来人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