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入青云梦在山,身忙应不碍心闲。
宦途自有幽栖处,何必林泉好解颜。
杂题七首 其三
路入青云梦在山,身忙应不碍心闲。
宦途自有幽栖处,何必林泉好解颜。
注释
- 路入青云:意指仕途顺利,如登高远望,直入云霄。
- 梦在山:比喻心境如山般宁静,不受外界纷扰。
- 身忙:形容忙碌的公务生活。
- 应不碍心闲:表示即使忙于事务,内心仍保持平静和自由。
- 幽栖处:指隐居之地,远离尘嚣。
- 不解颜:形容不必刻意掩饰自己的情感或态度,保持真诚自然之态。
赏析
赵蕃的《杂题七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南宋时期文人对官场生活的深刻反思。其中《杂诗七首·其三》通过曹植的诗歌形式,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全诗通过织妇的形象,描绘了一个身处困境却能保持内心宁静的人物。她虽身处繁华都市,但心中却有一片属于自己的静谧天地。诗人借织妇之口,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向往:“路入青云梦在山,身忙应不碍心闲。”这句话中,“路入青云”象征着仕途的顺利与成功,而“梦在山”则暗示着内心的平和与自在。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即使身处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只要内心保持宁静,就能超越物质的追求,实现心灵的自由。
进一步地,诗中提到的“宦途自有幽栖处”,意味着在复杂的官场中,也有一个地方可以让心灵得以休憩。这里的“幽栖处”并非指真正的隐居山林,而是比喻一种理想的生活环境或精神寄托。诗人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必过于执着于世俗的成功,而应追求内心的真正平和与满足。
“何必林泉好解颜”一句,则是对前文的总结与升华。这里的“林泉”指的是自然环境中的清幽之所,而“解颜”则是指摆脱束缚,展现出真我。诗人通过这一表达,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回归自然本真的人生理念。它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状态的期许,也是对后世读者的一种激励与启发。
整首诗通过对曹植《杂诗七首·其三》的引用与改写,巧妙地将古代诗歌融入现代语境,既保留了原诗的韵味与意境,又赋予其新的解释与内涵。这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赵蕃的这首诗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更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独特见解与追求。它启示我们,在喧嚣繁忙的生活中,仍应保持一颗宁静致远的心,寻找并珍视生活中的那份宁静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