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亭空晚况微,云随片影落晴晖。
乾坤逆旅生如寄,怪㡳忘机不复飞。
注释:无锡杨叔屿寿藏八景,其七是“一沤亭”。
秋天的湖水空空荡荡,傍晚景色微茫。
云彩随着飘落的影子映照在晴朗的天空。
天地万物如同客旅,短暂而生如寄。
忘却机巧之心,不再飞翔。
秋水亭空晚况微,云随片影落晴晖。
乾坤逆旅生如寄,怪㡳忘机不复飞。
注释:无锡杨叔屿寿藏八景,其七是“一沤亭”。
秋天的湖水空空荡荡,傍晚景色微茫。
云彩随着飘落的影子映照在晴朗的天空。
天地万物如同客旅,短暂而生如寄。
忘却机巧之心,不再飞翔。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审清楚题目要求,如本题“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赏析”,则答题时要先逐句解释诗意,然后赏析。 第一联,“一廛吾所受,三径旧曾游”,诗人以自己居处为“一廛”,而“三径”是陶渊明的故宅,他曾经在此“隐居”;这里诗人用典,既写出了诗人自己的闲适之乐,同时又表明了自己与陶渊明的相似之处
【注释】 去去青云路:去往青云之路。 盍簪:盍,同盍,通盍,何不;簪,古时束发用的簪子。盍簪,意为为什么不系好簪子再动身上路呢?表示舍不得离去。 西风游子恨:指秋天的西风吹动着游子的思乡心。 落日故人心:落日时分,夕阳西下,使人想到故乡的亲人,所以用落日故人心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报国凭三策:报答国家之策有三种,即安民、养民和牧民。三策是泛指治国的三个重要方面。 论交薄万金
【注释】 送安二:送别安二。兼简令兄仁远:同时寄信给令兄。 故人不可见,令弟早相知:老朋友不能相见,令弟早就相识了。 文采京华自,威仪伯仲推:你的才学和气度都是京城的一流人物。 云深江树黑,天远雁书迟:天边飘荡着归雁的书信,因为距离遥远而变得缓慢。 若问同袍者,悲凉比旧时:如果你问他那些一同服役的老兄弟,他们一定会感到更加凄凉,因为他们的遭遇和你一样。 【赏析】
【注释】 刘珙弟兄:指作者的朋友,即刘涣兄弟。 大兄膺就业,叔子尽能诗:大兄(即刘涣)被举荐为官,而二弟(即刘涣的弟弟)则精通诗艺。 岁月嗟长往,功名未有期:感叹时光荏苒,功业尚未成就。 自怜游泮水,空忆少年时:惭愧自己当年曾游泮水(指在学馆中读书),如今却已空怀壮志、无以实现。 【赏析】 这是一首寄给友人的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刘珙弟兄的怀念之情和对自己不能建功立业的遗憾。
【注】 张世清:即张志和,唐代诗人种竹已成林:指张志和辞官归隐后,在家乡种植竹子,形成了竹林。 扫叶容春笋:用扫树叶子来等待春天的笋子出土。 编篱护晚阴:用编织篱笆来遮挡傍晚的阴影。 清风如有意:形容秋风的凉爽就像有意识一样。 明月本无心:比喻月亮本身没有情感,只是静静地照耀着大地。 几度临轩坐:几次站在楼台栏杆上坐着。 烟消彩凤吟:形容夜晚景色美丽,如同凤凰在歌唱。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
送黄掌教 泮水官初满,临岐意黯然。 风云千里道,雨露九重天。 硕学推程颢,清才数郑虔。 愿言行莫缓,台阁正求贤。 注释: 1. 泮水官初满:泮水,指的是古代的学堂,这里代指官职刚刚被任命完毕。官初满,意味着官员刚刚开始任职。 2. 临岐意黯然:临岐,指的是在岔路口分手。黯然,形容心情低落、忧郁。 3. 风云千里道:风云,指天气变化无常,千里道,形容距离远。 4. 雨露九重天:雨露,比喻恩泽
领举别武林主人 领:接受。举起杯来,表示离别 武林主人:主人的别号。指作者的朋友或熟人(据《太平广记》卷四百九十五引《唐阙史》,武林主人是李贺的朋友) 别业幽栖处,攀缘及上方 别业:别业,即别墅。幽栖处:隐居之处 攀缘:攀登爬升 及:到达 上方:高处 译文:接受了杯中的酒,向朋友告别。我隐于青山绿水之间,登上了山巅 地深松叶暗,天近桂花香 地深:山高林密 松叶:松树的叶子 暗:昏暗,不明亮
【注释】 圣主:皇帝。重遐荒:远在边远的荒服之地。夕郎:指王给事,王给事是王姓的官员的称呼,夕郎是王姓的音译。楼船:大船。瀚海:大海。冠服:官服。被:覆盖。三韩:古代对朝鲜半岛一带的称呼。八表:四方。兹:这。来王:来到国王那里。 【赏析】 这首诗写使臣出使异域,表达了诗人的自豪感和喜悦之情。诗中“楼船浮瀚海,冠服被蛮方”两句描写了使臣乘船远航的情景,“岛屿三韩近
【解析】 本诗是一首写隐者的诗。首句“绿阴清昼堂”,即以堂字点明了作者的居处;颔联“树密乌声乱,林深鹤梦幽”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自然画面,表现了隐士的闲适生活。颈联“云来疑向夕,风度欲惊秋"描写了云彩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生活的向往之情。尾联“何日寻三径,相期避暑游”抒发了作者与高士相约在夏日里一起游玩的愿望。 【答案】 绿荫笼罩着清凉的白昼,山中住着位高人,在岩石山丘间结屋居住
【注释】 1. 齐寿:人名。 2. 沈秋官:指沈约。 3. 世治忧虞外:世间的纷争忧虑都在外面。 4. 身闲疾病稀:身体闲适,疾病很少。 5. 秋风双白鬓:秋风中白发渐多。 6. 春雨两斑衣:春风细雨中衣服上的斑点增多。 7. 结发恩长满:结发的恩情长久未尽。 8. 齐眉愿不违:希望终身不背弃誓言。 9. 同年复同老:与同辈的人一同老去。 10. 鸾凤竞于飞:比喻夫妻或朋友之间的亲密无间。
【注释】 双桂轩:杨叔禹的别号。杨叔禹(1539~1613)字叔禹,无锡人。明末清初文学家、书画家。 玄堂:指书房。 燕山:今北京大兴县。 遗植:遗下的树苗。 【赏析】 “小山双桂接玄堂”,首句写景,描绘出了一幅幽雅宁静的画面。作者在玄堂前种下了双桂树,两株桂花相互映衬,香气扑鼻。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又体现了他的高雅情趣。 “梧桐秋色两相和,老去惟余清影多。”第二句是写景
东坡图 玉带金章未足奇,葛巾野服是何时。 平生怀抱空千古,一笑逢人处处宜。 注释与赏析: - 玉带金章未足奇,葛巾野服是何时: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然态度。诗人认为,即使是佩戴着贵重的玉带和金章,也比不上自己内心真正的自由与宁静。这里的“葛巾野服”指的是诗人朴素、自然的生活方式。 - 平生怀抱空千古,一笑逢人处处宜: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一种豁达与乐观
诗句输出:十载言归人不见,独将书画上长安。 译文:我十年如一日地等待着回归家乡,但家人却始终未见踪影。我只能独自携带画和书前往长安。 关键词注释: 1. 十载言归人不见 - 十年:形容等待的时间非常长。言归:回家。不见:未能见到。 2. 独将书画上长安 - 独:独自。将:携带。书画:指绘画和书法作品。上:前往。长安:古都城名,此处代指目的地或目标。 3. 此情直与江流远 - 此情:此情此景
这首诗的作者是杨叔禹,他的寿藏八景之一就是《白石庵》。下面是这首诗的内容: 南山斫絮已消磨,涧底荆薪奈尔何。 却爱四围俱白石,玉香深处保天和。 注释: 1. 南山斫絮已消磨:南山上已经砍伐的柳絮已经消失殆尽。 2. 涧底荆薪奈尔何:涧底的荆条柴禾对你们又有什么用处呢? 3. 却爱四围俱白石:我反而喜欢四周都是白色的石头。 4. 玉香深处保天和:在玉石香气深处保护天地之间的和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其结构严谨,意境深远,语言简练。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意象和关键词: 1. 幽栖松竹晚阴森 - “幽栖”描绘了一种远离尘嚣、隐逸于自然的生活状态,“松竹”则暗示了高洁的品质。“晚阴森”形容傍晚时分,山中的树木在微光中显得更加幽深,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 2. 过尽红芳与绿阴 - “红芳”指的是盛开的花朵,这里可能象征着繁华或是青春的美好。“绿阴”则是指茂密的树林
“鸟因飞倦始知还,云本无心也出山” 。 无锡杨叔屿的《寿藏八景》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在这首作品中,诗人通过对鸟归巢、云出岫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脱物欲、返璞归真的态度。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一种人生哲理的抒发,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