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斫絮已消磨,涧底荆薪奈尔何。
却爱四围俱白石,玉香深处保天和。
这首诗的作者是杨叔禹,他的寿藏八景之一就是《白石庵》。下面是这首诗的内容:
南山斫絮已消磨,涧底荆薪奈尔何。
却爱四围俱白石,玉香深处保天和。
注释:
- 南山斫絮已消磨:南山上已经砍伐的柳絮已经消失殆尽。
- 涧底荆薪奈尔何:涧底的荆条柴禾对你们又有什么用处呢?
- 却爱四围俱白石:我反而喜欢四周都是白色的石头。
- 玉香深处保天和:在玉石香气深处保护天地之间的和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景象。首句“南山斫絮已消磨”描绘了南山上已经砍伐的柳絮已经消失殆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也反映出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
第二句“涧底荆薪奈尔何”,则表达了诗人对涧底荆条柴禾的无奈之情,可能是因为这些柴禾无法满足他的需求或者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只能无奈地接受现实。这里的“奈尔何”是一种无奈的感叹,表达了诗人对于命运的无力感。
第三句“却爱四围俱白石”,则表现了诗人对于四周都是白色石头的美丽景色的喜爱。这种美景让诗人感到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和谐的世界。这里的“俱白石”意味着周围的一切都与白色相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最后一句“玉香深处保天和”,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保护和珍视。这里的“玉香”象征着大自然的美丽和芬芳,而“保天和”则意味着保护天地之间的和谐。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