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摇蓬搆拙于鸠,露叶霜花四壁秋。
满榻寒声江影动,却疑身地是虚舟。
注释:飘摇的芦苇,简陋的建筑不如鸠鸟的居所,四周都是露水和霜花,显得凄凉萧索。满床的寒声和江水的影子相互映衬,仿佛身在虚幻的舟上一样。
赏析:诗中描绘了一幅秋夜江边的画面,通过对比芦苇亭的简陋与鸠鸟巢的华丽,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同时,诗中的“满榻寒声”和“江影动”等意象,也给人一种空灵、超脱的感觉。
飘摇蓬搆拙于鸠,露叶霜花四壁秋。
满榻寒声江影动,却疑身地是虚舟。
注释:飘摇的芦苇,简陋的建筑不如鸠鸟的居所,四周都是露水和霜花,显得凄凉萧索。满床的寒声和江水的影子相互映衬,仿佛身在虚幻的舟上一样。
赏析:诗中描绘了一幅秋夜江边的画面,通过对比芦苇亭的简陋与鸠鸟巢的华丽,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同时,诗中的“满榻寒声”和“江影动”等意象,也给人一种空灵、超脱的感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审清楚题目要求,如本题“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赏析”,则答题时要先逐句解释诗意,然后赏析。 第一联,“一廛吾所受,三径旧曾游”,诗人以自己居处为“一廛”,而“三径”是陶渊明的故宅,他曾经在此“隐居”;这里诗人用典,既写出了诗人自己的闲适之乐,同时又表明了自己与陶渊明的相似之处
【注释】 去去青云路:去往青云之路。 盍簪:盍,同盍,通盍,何不;簪,古时束发用的簪子。盍簪,意为为什么不系好簪子再动身上路呢?表示舍不得离去。 西风游子恨:指秋天的西风吹动着游子的思乡心。 落日故人心:落日时分,夕阳西下,使人想到故乡的亲人,所以用落日故人心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报国凭三策:报答国家之策有三种,即安民、养民和牧民。三策是泛指治国的三个重要方面。 论交薄万金
【注释】 送安二:送别安二。兼简令兄仁远:同时寄信给令兄。 故人不可见,令弟早相知:老朋友不能相见,令弟早就相识了。 文采京华自,威仪伯仲推:你的才学和气度都是京城的一流人物。 云深江树黑,天远雁书迟:天边飘荡着归雁的书信,因为距离遥远而变得缓慢。 若问同袍者,悲凉比旧时:如果你问他那些一同服役的老兄弟,他们一定会感到更加凄凉,因为他们的遭遇和你一样。 【赏析】
【注释】 刘珙弟兄:指作者的朋友,即刘涣兄弟。 大兄膺就业,叔子尽能诗:大兄(即刘涣)被举荐为官,而二弟(即刘涣的弟弟)则精通诗艺。 岁月嗟长往,功名未有期:感叹时光荏苒,功业尚未成就。 自怜游泮水,空忆少年时:惭愧自己当年曾游泮水(指在学馆中读书),如今却已空怀壮志、无以实现。 【赏析】 这是一首寄给友人的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刘珙弟兄的怀念之情和对自己不能建功立业的遗憾。
【注】 张世清:即张志和,唐代诗人种竹已成林:指张志和辞官归隐后,在家乡种植竹子,形成了竹林。 扫叶容春笋:用扫树叶子来等待春天的笋子出土。 编篱护晚阴:用编织篱笆来遮挡傍晚的阴影。 清风如有意:形容秋风的凉爽就像有意识一样。 明月本无心:比喻月亮本身没有情感,只是静静地照耀着大地。 几度临轩坐:几次站在楼台栏杆上坐着。 烟消彩凤吟:形容夜晚景色美丽,如同凤凰在歌唱。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
送黄掌教 泮水官初满,临岐意黯然。 风云千里道,雨露九重天。 硕学推程颢,清才数郑虔。 愿言行莫缓,台阁正求贤。 注释: 1. 泮水官初满:泮水,指的是古代的学堂,这里代指官职刚刚被任命完毕。官初满,意味着官员刚刚开始任职。 2. 临岐意黯然:临岐,指的是在岔路口分手。黯然,形容心情低落、忧郁。 3. 风云千里道:风云,指天气变化无常,千里道,形容距离远。 4. 雨露九重天:雨露,比喻恩泽
领举别武林主人 领:接受。举起杯来,表示离别 武林主人:主人的别号。指作者的朋友或熟人(据《太平广记》卷四百九十五引《唐阙史》,武林主人是李贺的朋友) 别业幽栖处,攀缘及上方 别业:别业,即别墅。幽栖处:隐居之处 攀缘:攀登爬升 及:到达 上方:高处 译文:接受了杯中的酒,向朋友告别。我隐于青山绿水之间,登上了山巅 地深松叶暗,天近桂花香 地深:山高林密 松叶:松树的叶子 暗:昏暗,不明亮
【注释】 圣主:皇帝。重遐荒:远在边远的荒服之地。夕郎:指王给事,王给事是王姓的官员的称呼,夕郎是王姓的音译。楼船:大船。瀚海:大海。冠服:官服。被:覆盖。三韩:古代对朝鲜半岛一带的称呼。八表:四方。兹:这。来王:来到国王那里。 【赏析】 这首诗写使臣出使异域,表达了诗人的自豪感和喜悦之情。诗中“楼船浮瀚海,冠服被蛮方”两句描写了使臣乘船远航的情景,“岛屿三韩近
【解析】 本诗是一首写隐者的诗。首句“绿阴清昼堂”,即以堂字点明了作者的居处;颔联“树密乌声乱,林深鹤梦幽”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自然画面,表现了隐士的闲适生活。颈联“云来疑向夕,风度欲惊秋"描写了云彩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生活的向往之情。尾联“何日寻三径,相期避暑游”抒发了作者与高士相约在夏日里一起游玩的愿望。 【答案】 绿荫笼罩着清凉的白昼,山中住着位高人,在岩石山丘间结屋居住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诗歌情感及手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 第一联“记得高堂别,俄惊信息稀。”回忆过去分别时的情景,当时母亲还健在,可是如今母亲已经去世了,因此才感到意外和悲痛。“高堂”指母亲的卧室。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还记得和母亲道别的情景,可转眼间却听到母亲的消息稀少了
注释: 蘋花馆:即“蘋花亭”,在长安城西南,靠近曲江。 宿水:指停泊的水。 停烟绿近墙:指水面上的烟雾与岸边的绿柳相映成趣。 绕门葭菼共苍苍:指围绕门旁的芦苇和荻草相互交错。 寒香欲荐无人采,月落空庭夜有霜:指寒冷的香气想要献给他人却无人采摘,月光落下后庭院中显得空旷而寂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夜晚的景象。首句写蘋花馆的景色,宿水停烟,绿柳垂岸,环绕门外的芦苇和荻草相互交错
《秋江八景·其三·眠鸥渚》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张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和赞美。现逐句进行如下解析: - 诗句原文: 风定莎晴寂不惊,水云流影日斜明。 忘机正爱幽栖熟,莫放渔舟近岸行。 - 译文: 当微风停止吹拂,莎草和芦苇在晴空下安静无声,水面上的云彩映衬着斜射的阳光显得格外明亮。 我喜爱这种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享受着隐居的生活
秋江八景其四:落雁汀云衢千里路漫漫,水碧沙明夜满滩。 何事黄昏尚凝睇,伴人孤影隔江寒。 比喻天空。千里路漫漫,形容路遥。水碧沙明,指河水清澈见底,沙地明亮如镜。夜满滩,指夜晚的景色。何事黄昏还凝视远方,是形容诗人对落雁汀美景的留恋不舍。伴人孤影隔江寒,是形容诗人孤独的身影在寒冷的江边,映衬出诗人的凄凉之情。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诗人通过描绘秋江上美丽的景色,抒发了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
题:泛泛轻舟泊钓矶,芦花吹雪梦将飞。莫教一枕黄昏雨,直待邯郸觉后归 译文: 一艘轻轻的小船停靠在钓鱼台旁,芦花随着冬日的寒风飘舞,仿佛雪花在空中飘落。不要在夜幕降临时被一场黄昏小雨所困,等到你如“得道成仙”的仙人般醒来后,再回到这个宁静的夜晚。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在宁静的夜晚中,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诗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钓鱼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注释:萧瑟的水草被霜雪覆盖,稀疏地生长着,秋天的水面无边无际。远望溪山之间,曾经熟悉的人已经离去,只留下一艘船,在斜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忧愁。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首句写景,以萧瑟的水草和稀疏的霜雪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次句写景,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水天相连,大雁南飞。第三句写人,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的人的怀念和惆怅之情。最后一句写景,描绘了一艘船在夕阳下的景色
注释:画中的金鳌玉龙盘旋成堆,古老的大树仿佛屈曲的铁树一样。舟行水上,水势湍急,云彩翻卷荡漾,仿佛有神槎天上来。 赏析:诗人在题戴静庵的画作时,对画作中的景象进行了生动描绘。画面上的金鳌玉龙盘旋成堆,象征着吉祥和美好。古老的大树仿佛屈曲的铁树一样,给人一种坚韧不拔的感觉。舟行水上,水势湍急,云彩翻卷荡漾,仿佛有神槎天上来,给人一种神秘而梦幻的感觉。这首诗通过形象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