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水宛芬芳,临风淡容与。
不见采芳舟,疑逢戍边女。
近水宛芬芳,临风淡容与。
不见采芳舟,疑逢戍边女。
这首诗是张宁的《沈启南墨菊木兰二首·其二》,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边疆战士的尊敬。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这首诗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和力量。
“近水宛芬芳,临风淡容与” 描述了一幅水边景色,水面上泛着微微的芳香,风吹过时,水面泛起轻微的波纹。这里的“宛”字用来形容水边的景色美丽而和谐,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临风”则形容人面对微风,表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淡容与”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从容淡定的气质。这两句通过描绘自然环境中的美好景象,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不见采芳舟,疑逢戍边女” 则是诗人对人物的细致刻画。这里的”采芳舟”是指那些采花的人乘坐的小舟,而”戍边女”则指的是戍守边疆的士兵的妻子。诗人通过对这两个不同身份人群的观察和描绘,表达了他对这两种生活方式的思考。他看到的采花人乘着小舟在花丛中采撷,而自己却误以为他们是戍守边疆的士兵的妻子,这种差异使得诗人不禁产生了疑惑。这里的”不见”一词,不仅描绘了采花人的隐秘性,也暗示了他们生活的不易。而”疑逢”则表现了诗人对他们生活的好奇和不解。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不同生活方式的理解和尊重。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人物生活,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他不仅关注自然美,也关心社会底层的生活状态,体现了他深厚的人文情怀。
《沈启南墨菊木兰二首·其二》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自然诗歌,也是一首富有人文关怀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的深刻思考,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