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舍烟云表,人家木石中。
乱山迷远近,流水绕西东。
犬吠穿萝月,猿鸣落叶风。
曾逢隐人说,庐阜路相通。
【注释】
杨廷献:即“杨凝式”。庐阜:山名,在安徽。隐人:隐居的人。
【赏析】
此诗题一作《为杨凝式画六歌》。前半首写僧舍、人家、乱山、流水和犬吠猿鸣;后半首写庐阜的山水,并点出与隐人的相遇。
“僧舍烟云表”,“舍”指茅舍,茅舍之上是烟雾缭绕的群山,形象地写出了山的高大、云雾的缥缈,也暗示了作者的心境。
“人家木石中”,以“木石”形容房屋的简朴,突出了屋舍的简陋,而“木石”二字,又使读者联想到了那高高的山峰,这也正是诗人所要表现的境界。
“乱山迷远近”,“乱山”是指那些连绵起伏的山,它们高低不一,形态各异,给人以强烈的印象。而“迷远近”则表明这些山势的变幻无穷,令人难以辨识它们的远近位置。这种景色,正是大自然的魅力所在。
“流水绕西东”,“绕”字用得十分贴切。它既写出了水流的曲折蜿蜒,又表现出了水流的动态美,使人仿佛看到了一幅优美的水墨画卷。同时,“绕西东”还暗示了时间的流逝,给人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
“犬吠穿萝月,猿鸣落叶风。”两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在月光的照耀下,犬吠声穿过藤萝树丛传来;而在风中,猿猴的鸣叫声则回荡着落叶飘落的沙沙声。这样的夜晚,多么宁静、多么和谐。
“曾逢隐人说,庐阜路相通。”两句诗则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诗人曾经遇到过一位隐居的人,他们相谈甚欢,仿佛已经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而当诗人想到庐阜时,心中更是充满了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