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渔阳太守张堪麦,双秀分芒相络绎。
又不见中牟仙吏鲁恭禾,联跗共蒂两婆娑。
奇迹当年各一尔,千载犹能馨青史。
何况如今一岁中,潴濆次第见芳丛。
翠浪重重翻夏日,金茎落落躲秋风。
猗与嘉瑞岂徒然,为有神君是吕虔。
当衙宓韵流焦尾,行部潘花照锦鞯。
瑞凤祥麟公可伍,休徵所以致阿堵。
愿得令公常似公,宁愁谷贱不如土。

瑞麦嘉禾吟

君不见渔阳太守张堪麦,双秀分芒相络绎。

又不见中牟仙吏鲁恭禾,联跗共蒂两婆娑。

奇迹当年各一尔,千载犹能馨青史。

何况如今一岁中,潴濆次第见芳丛。

翠浪重重翻夏日,金茎落落躲秋风。

猗与嘉瑞岂徒然,为有神君是吕虔。

当衙宓韵流焦尾,行部潘花照锦鞯。

瑞凤祥麟公可伍,休徵所以致阿堵。

愿得令公常似公,宁愁谷贱不如土。

【注释】

  1. 瑞:吉祥。
  2. 麦:小麦。
  3. 分芒:指谷物的芒刺。
  4. 中牟:地名,古县名。
  5. 宓(fú)韵:指古代的笙乐。
  6. 焦尾:指东汉书法家蔡邕的《笔颂》中的“左伯英(羲之),书圣也,字逸少,少时学卫夫人,既通灵符,而酷嗜阴阳,喜奇服,变易章服以自悦,尝以一管笔书天下山水于扇上,管皆尽烂”。后因称其书法为“草圣”。
  7. 潘花:潘安之花。晋朝人潘岳字安仁,美姿仪,面如潘安之貌,故称他为潘安。
  8. 阿堵:即“那个”,指代东西。
  9. 令公:对太守的敬称。
  10. 谷贱:粮食价格低。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写各种植物在春夏秋三季中生长茂盛,从而比喻出张堪、鲁恭这两位贤良的太守政绩卓著,造福百姓的功绩永垂不朽。全篇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把赞美之情寄托于自然之中,表达了作者对贤良官吏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首二句写张堪与鲁恭两位贤良太守的政绩卓著。张堪任渔阳太守期间,曾种下两株麦苗,并亲自加以培育,使之长成茂盛的麦子,后来麦子的芒刺分外分明,犹如一对双双并肩的小树。鲁恭曾任中牟县的县令,他种下的禾苗长成了连在一起的两株大禾,宛如婆婆娑娑的美女。这两株小树与大禾,象征着两位贤良长官的政绩卓著,他们为民造福的功绩被永远地镌刻在史册之上。
    三四句写两位贤良长官为民造福的功绩被永垂不朽,流传千古。诗人用“奇迹当年各一尔”来说明两位长官的政绩卓著,令人惊叹;用“千载犹能馨青史”来表达他们的丰功伟绩,被永远地传颂在史册之上。
    五六句写两位贤良长官为民造福的功绩使一年四季都有好收成。夏天绿油油的麦田翻滚着波涛,金黄色的禾穗随风摇曳;秋天,硕大的果实挂满枝头。这丰收的景象足以让那些贪官污吏感到惭愧。
    七八句写两位贤良长官为民造福的功绩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富足无忧。诗人运用“猗与嘉瑞岂徒然”这一典故来表明两位贤良长官的政绩并非偶然所得,而是因为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卓越的才能;同时诗人还用“为有神君是吕虔”这一典故来表明他们的功德已经得到了神灵的保佑和认可。
    九-十四句进一步赞美两位贤良长官为民造福的伟大功绩。诗人用“当衙宓韵流焦尾”这一典故来说明他们在担任官职期间所表现出来的清正廉明、勤政爱民的品质;用“行部潘花照锦鞯”这一典故来表现他们关心民生疾苦、体察民情、为民排忧解难的崇高精神;用“瑞凤祥麟公可伍”这一典故来表明他们的德高望重、受人尊敬;并用“休徵所以致阿堵”这一典故来表示他们之所以能够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誉,是因为他们的德行和才能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支持。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希望张堪和鲁恭两位贤良长官能够继续为国家和百姓造福的美好愿望。
    这首诗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对自然界中各种植物的生长情况的描述,来赞美张堪、鲁恭两位贤良太守的政绩卓著、为民造福的伟大业绩。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优美动人,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诗歌的美学特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