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回簪笔侍宸居,奉使俄惊万里余。
涉险王尊应叱驭,清时孟博已登车。
诸蛮洞口窥龙节,候吏关门拜隼旟。
青橐有书忧更远,不将词赋拟相如。
诗句释义
1 几回簪笔侍宸居:这句话描述了诗人多次在皇帝身边,以文官的身份记录下所见所闻,表达了对朝政的关心和参与。”簪笔”意指持笔作记录,而”宸居”则指的是皇帝的住所或朝廷。这反映了诗人作为官员的责任感和对国家大事的关注。
奉使俄惊万里余:这里表达了诗人因奉皇命出使而感到意外的心情。”奉使”指的是奉命出使,”俄惊”表示突然感到惊喜,”万里余”则形容距离遥远,可能暗示着这次使命的艰难程度和所要承担的责任重大。
涉险王尊应叱驭:这里的”王尊”可能是指历史上著名的王尊,一个以勇猛著称的人物,而”叱驭”则意味着驾驭战车,这里用来比喻出征或面对困难时的勇敢态度。
清时孟博已登车:”孟博”可能是指汉朝的名臣张敞,因其名望而被用在这里象征高洁的品格。”登车”则表示准备出发,与”清时”结合,传达了一种在清明的时代背景下准备迎接挑战的决心。
诸蛮洞口窥龙节:这句中的”诸蛮”可能指的是周边的少数民族地区,而”洞”通常用于描述隐蔽的地方。”窥龙节”则可能是描述一种壮观的景象,龙节象征着权力和尊贵,这里可能意味着在边疆地区看到壮观的自然景观或历史遗迹。
候吏关门拜隼旟:这句中的”候吏”可能是指负责守卫的官员,”闭门”表明关闭大门,”拜隼旟”则是指向隼旗致敬,隼旗是一种古代军队的标志。这两句可能意味着在边疆的守卫工作中展现出的忠诚和敬意。
青橐有书忧更远:这里的”青橐”可能指的是青色的袋子,用于装书或公文,”有书”说明携带了书籍或文件。”忧更远”则表示担忧未来的事情,可能是指对远方发生的事情的担忧,或者是对未来任务的焦虑。
不将词赋拟相如:这里的”词赋”可能是指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拟相如”则是指模仿汉代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的风格。这句话可能反映了诗人不愿意仅仅模仿前人的文学形式,而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展现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和思想。
译文
我多次在皇帝身边以文官身份记录下所见所闻,奉皇命出使却感到意外的欣喜。我在危险的环境中应战,如同勇敢的王尊;在清廉的时代中,我已准备好踏上征途,如同高尚的张敞。我观察边境上的龙节,守卫者向我致敬。我背负着书籍,担忧远方的未来。我不模仿司马相如的辞赋,希望展现自己的特色。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作者对于外交使命和边疆守卫工作的感慨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皇帝身边的侍从身份、执行使命的艰辛、面对边疆的挑战以及内心的忧虑,展现了其对国家忠诚和责任感的认识。同时,诗人通过使用历史人物和文化符号,如王尊、孟博等来增强诗歌的文化底蕴和深度。此外,“不将词赋拟相如”一句体现了诗人的个性和独立思考的精神,鼓励后人在自己的作品中追求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整首诗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实的紧迫性,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深切关怀和对未来的积极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