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馆意未安,游览力已猛。
披衣出芳原,苍翠周四屏。
琳宫千百尺,巀嵲吞颢景。
兰若非一居,鳞次若万井。
旋窥大佛寺,却失龙象整。
其阳枕江涛,其阴负脩岭。
步步异前踪,行行惜去境。
断桥曾不断,石堤相与永。
绿柳何葳蕤,间之桃与杏。
柔飔剪绮縠,密叶含藻荇。
群秀欣有托,万象纷然炳。
叹息苏长公,千载若俄顷。
江山不改旧,风月谁为领。
抚景忆往昔,令人发深省。
湖堤
舍馆意未安,游览力已猛。
披衣出芳原,苍翠周四屏。
琳宫千百尺,巀嵲吞颢景。
兰若非一居,鳞次若万井。
旋窥大佛寺,却失龙象整。
其阳枕江涛,其阴负脩岭。
步步异前踪,行行惜去境。
断桥曾不断,石堤相与永。
绿柳何葳蕤,间之桃与杏。
柔飔剪绮縠,密叶含藻荇。
群秀欣有托,万象纷然炳。
叹息苏长公,千载若俄顷。
江山不改旧,风月谁为领。
抚景忆往昔,令人发深省。
【注释】
舍馆:指僧房。意:情意,心情。安:安定,平静。猛:猛烈,强烈。
披衣:脱衣,换衣。芳原:香花草地。
琳宫:指寺庙。巀(pì)嵲(nì):高耸的样子。
鳞次:形容房屋众多,像鱼鳞一般密集排列着。
大佛寺:指有名的佛教圣地。
重山:重重的青山。
柔飔(shuī):微风。绮縠(hú):彩色丝织品。这里指树叶。藻荇(xìng):水中的植物,这里泛指水草。
群秀:众多的美景。
苏长公:苏轼,宋代著名的文学家。
深省:深思,反省。
【赏析】
《湖堤》是一首写景诗,全诗描绘了诗人在湖边游玩所见的自然风光,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首联“舍馆意未安,游览力已猛”,诗人的心情开始由平静转为兴奋和激动,因为眼前的景色让他感到新奇而吸引人。
颔联“披衣出芳原,苍翠周四屏”,描述了诗人走出僧房,来到一片香花草地,四周被青山环抱。这里的“苍翠”形容山林的颜色,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接着“琳宫千百尺,巀嵲吞颢景”,又进一步展现了一座宏伟的寺庙屹立于高山之上,周围云雾缭绕,仿佛要将整个景象吞没。
颈联“兰若非一居,鳞次若万井”,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周围的环境。这里“兰若”指的是佛教寺庙,“鳞次”形容房屋密集排列,如同鱼鳞一般。尾联“步行行惜去境,断桥虽不常”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景的留恋之情。尽管已经走过很多地方,但每一次离开都让人依依不舍。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湖边的景色,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自然之美。同时,诗人的情感也随着景物的变化而变化,从一开始的平静到后来的兴奋激动,再到最后的留恋不舍,这种情感的转变使得诗歌更加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