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芷萧条白露凝,夜深台殿起秋声。
君恩何处中天月,一片清光处处明。
【注释】
白露:白茅上的露水。《礼记·月令》:“孟秋之月……白露降,水始涸。”
萧条:冷落、凄凉。
君恩:皇帝的恩泽。此处指皇上。
中天:半空,天空正中。
清光:明亮的月光。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句写兰花和芷草在秋风萧瑟中显得格外萧条;次句写夜深时分,台殿上响起秋声。三、四两句以反问的形式,抒发对皇帝不体恤民情的怨愤之情。全诗构思新颖,意境清幽,语言质朴而自然,耐人寻味。
兰芷萧条白露凝,夜深台殿起秋声。
君恩何处中天月,一片清光处处明。
【注释】
白露:白茅上的露水。《礼记·月令》:“孟秋之月……白露降,水始涸。”
萧条:冷落、凄凉。
君恩:皇帝的恩泽。此处指皇上。
中天:半空,天空正中。
清光:明亮的月光。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句写兰花和芷草在秋风萧瑟中显得格外萧条;次句写夜深时分,台殿上响起秋声。三、四两句以反问的形式,抒发对皇帝不体恤民情的怨愤之情。全诗构思新颖,意境清幽,语言质朴而自然,耐人寻味。
【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桃花的古诗。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桃树的美貌和花期的短暂;后两句写桃花在水上荡漾时的情景。 其一: “一睹倾城貌”,意思是说一看到它(桃花)美丽的容貌,就能倾倒了整个城池。这里运用了一个夸张的方法来突出桃花的美貌。 其二: “千山敛夕霏”,意思是说千山万岭都收敛了傍晚的雾气。这里的“敛”字,写出了傍晚时分云气渐散的情景。 其三: “露桃差比艳”,意思是说露水打湿了桃花
玉貌凄凉锁翠眉 强移罗袜出深帷 莫嫌衰谢同秋草,记得春风第一枝 注释 - 玉貌凄凉:形容女子美貌绝伦,但因忧伤或病弱,面容显得憔悴。 - 锁翠眉:形容女子眉头紧锁,表现出内心的忧愁或苦闷。 - 强移:努力、勉强地移动。 - 罗袜:古代女性用以装饰足部的丝织品或丝袜。在这里比喻女子的脚。 - 出深帷:从室内走出,可能指女子被限制在室内太久,渴望外出。 - 莫嫌:不要嫌弃;不要因为……而感到不快
【注释】 ①高烧蜡炬:用蜡烛点燃来取暖。 ②青烟:指烛光映照出的烟雾,泛青色。 ③夜宴阑:夜宴结束。 ④罗衣却恐怯春寒:担心衣服穿得单薄,怕受春寒。 【赏析】 这首七绝描绘了一位贵妃深夜的宴乐情景,全诗语言平实而含蓄,描写细腻入微,既写景又抒情,表现了宫廷生活的繁华奢靡。 首句“高烧蜡炬吐青烟”,是说宫里点起了蜡烛,燃得旺盛,冒起一缕缕青烟。这青烟袅袅升腾,给寂静的夜空增添了一份幽雅的气氛
山居即事 披榛踏夜草,穿越密叶径。 背靠城外小村,隐居花间小路。 月夜寂静,狐泣声中;松深处鸟啼哀。 秋山云影映窗,春涧流水绕田。 瀑布飞流千丈,灌溉田间水渠。 赏析: 《山居即事》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山水画卷。 首联“披榛越宿莽,背郭隐花蹊。”通过描述诗人夜晚在森林中行走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
塞下曲 青天如水月如霜,万里无云杀气凉。 夜半征人齐堕泪,胡笳声短雁声长。 注释: - 青天:天空的颜色。 - 如水:形容像水一样清澈。 - 月如霜:形容月光像霜一样洁白。 - 万里:形容距离遥远。 - 无云:指天空中没有云彩。 - 杀气:形容气势威猛。 - 凉:形容寒冷。 - 夜半:深夜时分。 - 征人:这里指的是出征的士兵。 - 堕泪:流泪。 - 胡笳声短:指胡笳音乐节奏急促短暂。 -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去年花发毗陵道,美人何处拾瑶草。 - 注释: 在毗陵(今江苏常州)的路上,花儿盛开,美丽的姑娘在哪里寻找珍贵的瑶草? - 赏析: 此句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同时暗示了诗中人物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寻觅。 2. 今年草绿姑苏台,美人此时花下来。 - 注释: 今年的草已经泛出绿色,而美丽的姑娘此时也来到了姑苏台,准备欣赏这美丽的春光。 - 赏析:
【注释】: 锦帐:指华丽的帐帷。玉殿:指皇帝的寝宫,又称“龙床”。六宫:泛指宫廷内妃嫔。披香:指后妃居处的宫殿名,亦称“披香殿”。 赏析: 《万历宫词》是明代诗人沈谦创作的一组宫怨诗。全组共八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此诗写六宫的妃子们在月色下寂寞地度过漫长的夜晚。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两句为起笔点题,后两句为收尾点题。 “锦帐灯明玉殿高,六宫归去夜迢迢。”第一句描写了玉殿(皇帝寝宫)的华丽
短歌行其二 君不见垂髫儿,倏忽为人父。君不见青蛾女,终作东家姥。又不见华堂列绮筵,清歌杂妙舞。须臾烛尽乐无声,寂寂寥寥何所睹。 人生亦如斯,一往无今古。白日不肯住,红颜渐成土。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诗中“垂髫儿”和“青娥女”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人生的快速转变,从孩童到成年再到老年的过程,体现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注释: 白马骄傲地飞驰上青云,金鞭轻扬在红雾中。 我们相逢不询问姓名,各自走上不同的路途。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离别的诗作。诗人通过白马、金鞭等意象,描绘出了一幅壮丽的离别场面。诗中的“相逢”、“不问名”等词语,都透露出离别时的冷漠与淡然,让人感受到离别的痛苦与无奈。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冲击
注释: 1. 拟陶:模仿陶弘景。 2. 闲居寡世用:隐居生活,不问世事。 3. 性本忘华簪:本性中就忘记了华丽的装饰和名利。 4. 渌水盈芳塘:清澈的水流填满了美丽的池塘。 5. 清风来茂林:凉爽的风从茂密的树林吹过。 6. 弱鲂戏涟漪:小鱼在水中嬉戏,搅动了涟漪。 7. 野鸟鸣好音:鸟儿的歌声悦耳动听。 8. 日夕时雨来:夕阳西下的时候,天边出现了雨云。 9. 白云弥高岑:白云在天空中弥漫开来
塞下曲 青天如水月如霜,万里无云杀气凉。 夜半征人齐堕泪,胡笳声短雁声长。 注释: - 青天:天空的颜色。 - 如水:形容像水一样清澈。 - 月如霜:形容月光像霜一样洁白。 - 万里:形容距离遥远。 - 无云:指天空中没有云彩。 - 杀气:形容气势威猛。 - 凉:形容寒冷。 - 夜半:深夜时分。 - 征人:这里指的是出征的士兵。 - 堕泪:流泪。 - 胡笳声短:指胡笳音乐节奏急促短暂。 -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长安时所作,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前两句“君不见春风枝上华灼灼,春风日日吹华落”,以春风作比,写出了人生中的欢乐与悲伤都是暂时的东西,不能长久,人生就像春天的花一样,美丽却转瞬即逝。后两句“悲欢未尽年命尽,罢却悲欢两寂寞”,表达了人生无常,世事难料,即使没有悲欢离合,也会感到孤独和寂寞。最后两句“惟馀夜月流清晖,华间叶底空扉扉”,以月光为背景
短歌行其二 君不见垂髫儿,倏忽为人父。君不见青蛾女,终作东家姥。又不见华堂列绮筵,清歌杂妙舞。须臾烛尽乐无声,寂寂寥寥何所睹。 人生亦如斯,一往无今古。白日不肯住,红颜渐成土。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诗中“垂髫儿”和“青娥女”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人生的快速转变,从孩童到成年再到老年的过程,体现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注释】: 锦帐:指华丽的帐帷。玉殿:指皇帝的寝宫,又称“龙床”。六宫:泛指宫廷内妃嫔。披香:指后妃居处的宫殿名,亦称“披香殿”。 赏析: 《万历宫词》是明代诗人沈谦创作的一组宫怨诗。全组共八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此诗写六宫的妃子们在月色下寂寞地度过漫长的夜晚。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两句为起笔点题,后两句为收尾点题。 “锦帐灯明玉殿高,六宫归去夜迢迢。”第一句描写了玉殿(皇帝寝宫)的华丽
玉貌凄凉锁翠眉 强移罗袜出深帷 莫嫌衰谢同秋草,记得春风第一枝 注释 - 玉貌凄凉:形容女子美貌绝伦,但因忧伤或病弱,面容显得憔悴。 - 锁翠眉:形容女子眉头紧锁,表现出内心的忧愁或苦闷。 - 强移:努力、勉强地移动。 - 罗袜:古代女性用以装饰足部的丝织品或丝袜。在这里比喻女子的脚。 - 出深帷:从室内走出,可能指女子被限制在室内太久,渴望外出。 - 莫嫌:不要嫌弃;不要因为……而感到不快
【注释】 ①高烧蜡炬:用蜡烛点燃来取暖。 ②青烟:指烛光映照出的烟雾,泛青色。 ③夜宴阑:夜宴结束。 ④罗衣却恐怯春寒:担心衣服穿得单薄,怕受春寒。 【赏析】 这首七绝描绘了一位贵妃深夜的宴乐情景,全诗语言平实而含蓄,描写细腻入微,既写景又抒情,表现了宫廷生活的繁华奢靡。 首句“高烧蜡炬吐青烟”,是说宫里点起了蜡烛,燃得旺盛,冒起一缕缕青烟。这青烟袅袅升腾,给寂静的夜空增添了一份幽雅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