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睹倾城貌,千山敛夕霏。
露桃差比艳,汀月借生辉。
蹑蹬云迎袜,凌波水溅衣。
馀芳吹不散,常绕渚烟飞。

【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桃花的古诗。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桃树的美貌和花期的短暂;后两句写桃花在水上荡漾时的情景。

其一:

“一睹倾城貌”,意思是说一看到它(桃花)美丽的容貌,就能倾倒了整个城池。这里运用了一个夸张的方法来突出桃花的美貌。

其二:

“千山敛夕霏”,意思是说千山万岭都收敛了傍晚的雾气。这里的“敛”字,写出了傍晚时分云气渐散的情景。

其三:

“露桃差比艳”,意思是说露水打湿了桃花,使得它的颜色更艳丽,好像比鲜艳的牡丹还要艳丽。“露”“差”“艳”三个字,都是形容词,分别用来形容桃花、露水、颜色。

其四:

“汀月借生辉”,意思是说月光从湖上的小洲上照射下来,使小洲也显得光辉灿烂。这里的“汀月”是指湖上的月亮,“生辉”则是把月光比作是给小洲增光增彩。

其五:

“蹑蹬云迎袜,凌波水溅衣”,意思是说站在高台上仰望天空,只见云雾缭绕而上,好像要踩着云儿的鞋袜;走在水面上,只觉得水波荡漾,好像要溅起衣服一样。

其六:

“馀芳吹不散,常绕渚烟飞”,意思是说桃花散发出来的香气久久不散,常常围绕着小洲的烟波飘去。这里的“馀芳”指的是桃花残留的芳香,“渚”是水中的小岛,“烟”指的是水汽。

其七:

此诗最后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以桃花余香萦绕不去,环绕渚边烟波,比喻自己的高尚人格,永远留在人间。

【答案】

译文:

一见到它的美丽容颜便让人倾倒整个城池,它开放在千山万岭之中,晚霞散尽之时才渐渐收拢暮霭。

清晨,露珠滋润了桃花,使得花朵更加鲜艳夺目,仿佛胜过了盛开的牡丹。

站在高台上,抬头仰望天际,只见白云缭绕而上升,仿佛要踩着云儿的鞋袜行走;走下台来,低头俯察,只见湖水荡漾,水波荡漾,仿佛要溅起衣裳一样。

我踏着石磴来到山顶欣赏美景,只听见脚下传来阵阵松涛之声。

登上山顶之后,放眼望去,只见桃花散发出的香气久久不散,常常伴随着小岛上的烟雾飘向远方。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桃花的美丽及其在风中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第一句“一睹倾城貌”,用一个“倾城”来形容桃花的美,既表明了桃花的美丽,又暗示了桃花的美足以令一座城镇为之倾倒。这一句中的“倾城”二字,既是对桃花美的一种夸张表现,也是对桃花美的赞美。

第二句“千山敛夕霏”,这句的意思是说千山万岭都收敛了傍晚的雾气。这里的“敛”字,写出了傍晚时分云气渐散的情景。

第三句“露桃差比艳”意思是说露水打湿了桃花,使得它的颜色更艳丽,好像比鲜艳的牡丹还要艳丽。这里的“露”“差”“艳”三个字都是形容词,分别用来形容桃花、露水、颜色。这一句是对前面两句的进一步描写,通过对桃花与牡丹之间的对比,突出了桃花的美丽。

第四句“汀月借生辉”意思是说月亮从湖上的小洲上照射下来,使小洲也显得光辉灿烂。这里的“汀月”是指湖上的月色,“生辉”则是把月色比作是给小洲增光增彩。

第五句“蹑蹬云迎袜,凌波水溅衣”,意思是说站在高台上仰望天空,只见云雾缭绕而上,好像要踩着云儿的鞋袜;走下台来,低头俯察,只见湖水荡漾,水波荡漾,仿佛要溅起衣裳一样。这里的“蹑蹬”“迎袜”“凌波”“溅衣”都是对前面景物的进一步描绘,通过这些形象的描绘,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诗人所见之景。

第六句“馀芳吹不散,常绕渚烟飞”,意思是说桃花散发出来的香气久久不散,常常围绕着小洲的烟雾飘去。这里的“馀芳”指的是桃花残留的芳香,“渚”是水中的小岛,“烟”指的是水汽。

第七句“余香袅袅绕渚烟飞”,意思是说余香袅袅绕着小岛的烟雾飘去。这里的“袅袅”二字,既形容了香气的飘逸,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愉悦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桃花的美丽及其在风中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艺术手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